眼见着临淄越来越近,棹手们的干劲也越来越足了,他们整齐划一的挥动着船桨,大翼如同离弦之箭般飞速向临淄驶去。
棹手们一边划着船,嘴中还一边高唱着越地的民谣。
只不过今日的曲子不像前几日那般复杂,而是换了一首简单的。
“候人兮猗!候人兮猗!”
宰予听到他们唱歌,不由又向身边的范蠡发问:“这唱的又是什么?”
范蠡只是苦笑着摇头:“这帮家伙,是在向我讨要赏赐呢。”
宰予愣道:“您是如何知道他们在向您讨赏的呢?”
范蠡道:“这是因为,他们唱的乃是《候人歌》啊!”
“这里面有什么讲究吗?”
范蠡回道。
“当初大禹求娶涂山氏后,只向帝尧告了几天婚假,之后便又去治水了。
后来他治水时再次路过涂山,于是涂山氏想要与他相见,但又觉得害羞,就作了这首《候人歌》。
之后,又让出嫁时一同陪她嫁给大禹的姐妹们,站在涂山之阳的山坡上,向他放声歌唱。
所谓候人兮猗,意思就是:我在等着你啊!
涂山氏作《候人歌》,是委婉的表达自己对于丈夫的思念。
这群小子唱《候人歌》,同样也是委婉的表达这一趟随我北上辛苦,家中的妻儿肯定无比思念他们。”
宰予听了哈哈笑道:“少伯,看来这一次你不赏他们也不行了。”
“谁说不是呢。”
范蠡笑着站起身,冲着棹手们喊道。
“你们妻儿的愁绪我已经感受到了,等到使命完成返回越国后,我自会去大王面前为你们请赏,让你们能够好好地补偿她们的!”
棹手们闻言,无不是大笑着欢呼,划船的劲头也比往常大了许多。
子贡则还在回想《候人歌》的由来,他惊叹道。
“我之前一直以为媵婚是周公立下的规矩,没想到早在大禹的时代,就已经有了姐妹陪嫁的习俗。”
宰予则不甚在意道。
“岂止是大禹时,虞舜娶妻时,不也是一同迎娶娥皇与女英两姐妹吗?
从前夫子就说过:商继承了夏的礼仪制度,因此,其中所减少和所增加的内容是可以知道的。
周又继承商的礼仪制度,所废除的和所增加的内容也是可以知道的。
如果将来有继承周的,哪怕是一百世以后的情况,也是可以预先知道的。
由此可见,一切风俗、礼仪、制度都有其源流,怎么可能凭空诞生呢?”
子贡听了,恍然大悟道:“怪不得夫子之前曾经哀叹过,说:
夏朝的礼,我能说出来,但是它的后代杞国保留下来的史料很少,不足以证明我的话。
殷朝的礼,我也能说出来,但它的后代宋国保留下来的史料同样很少,也不足以证明我的话。
这都是由于文字资料和熟悉夏礼、殷礼的人不足的缘故。
如果足够的话,我就可以得到证明了。
现在看来,果真如此啊!”
周礼中的媵婚,同样是同姓不婚。
除此之外,还要求诸侯向他国求娶‘嫡夫人’时,其它两个女方同姓国应当主动派出公室女,与‘嫡夫人’一起出嫁,这两个同姓国公室女就称为‘媵夫人’。
而无论是嫡夫人还是媵夫人,她们出嫁时姪娣作为陪嫁。
姪就是兄长女儿,即夫人的侄女,娣就是夫人妹妹。
因此一个诸侯娶妻,会同时娶九名女子,之后永不再娶。
之前夫子在讲周礼中的媵婚时,曾经给他们解释过,这样做的原因是为了遵循周礼中亲亲尊尊的原则。
夫人有了侄女和妹妹的陪伴,那么三人中无论哪一方有了孩子,都会互相感到高兴,对孩子视同己出,使得她们可以荣辱与共、不相嫉妒。
而且无论三人中哪一方不幸病亡,其他两人都会尽心尽力抚养对方的孩子,确保孩子能够顺利成人。
而之所以要设立嫡夫人和媵夫人,则是为了制衡诸侯宫闱中的各方势力,强行将后宫划分为三个小团体,防止任意一国的势力在后宫中做大。
至于诸侯之后永不再娶的规定,则是为了让陪嫁的姪娣也能得到受宠的机会,防止她们滋生不满的情绪,进而维护亲亲和谐的周礼大义。
当然了,夫子讲周礼从来都是捡好听的说,坏的方面要么不去提及,又或者直接不教授。
宰予当初听媵婚这课的时候,就觉得夫子实在是把周公想的太完美了。
这媵婚制度,虽然看起来是让诸侯宫闱和谐,但实际上,还不是为了防止两国结亲后走的太近,进而威胁到周天子的统治地位吗?
人家两国本来娶妻娶得好好地,你非要往后宫再塞两个女方同姓之国的媵夫人,还不是想把后宫的水搅浑,让嫡夫人和媵夫人为了儿子互相斗起来吗?
嫡夫人和媵夫人都有自己的小团体,还有娘家人作为后盾支持,一旦等到要立新君的时候,互相结仇简直就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三位夫人都是公室女子,背景雄厚,她们为了儿子能当上国君,使出的手段可不止寻常宫斗剧下下毒、玩弄点心机那么简单。
夫人们那可真是一言不合就回娘家向国君老爹哭诉,要老爹为她们主持公道。
而但凡有点实力的老爹,哪个又不想扶女儿和外孙子上位呢?
一个国家立新君,三个国家跟着在后面操心。
文明一点的给女婿施加外交压力,野蛮一点的,为了女儿和外孙子的未来,直接出兵干涉立储。
所以说,周公这招可真是食铁兽叫外卖——笋(损)到家了。
他宰予能看清楚这件事的本质,天下的聪明人自然也能看透。
至于夫子,他老人家多半是看透不说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