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3章 落叶归根VS衣锦还乡(1 / 2)

“大人客气,小人认为,首先是想获得国际上的认同,尤其是大明的认同。德川家康虽然掌握国家大权,被封为征夷大将军,并于江户开创了幕府。

可是,国家虽然已经一统,但是作为一个新生政权,不仅需要国内各个阶层的支持,还需要国际环境的稳定,才能够真正的确定其统治地位。

而作为丰臣秀吉之后的政权,在国际上因为壬辰战争的缘故基本处于一个被孤立的状态。所以德川幕府一改之前丰臣秀吉的对外侵略政策,改为和平外交政策。

意图就是寻求与明朝建立直接的贸易关系,力图进入以明朝为中心的册封体系,在缓和国际形势的同时,在国内树立作为统治者的正统性。

其次就是倭国对明朝商品的需求庞大。德川家康统一倭国,国内社会趋于稳定,百姓安居乐业。而这也导致了百姓的消费水平上升,购买欲增强,特别是中国商品,深受倭国百姓的喜爱。

而现在的倭国的人口大约有1500万—2000万,相当于同时期欧洲的总人口数了。如此庞大的基数,外加倭国的手工业相对不发达,这就导致倭国对于明朝商品的需求十分巨大。

当时的倭国人还极其地“崇洋”,其对于中国的丝织品十分喜爱。其实倭国本国也生产丝织品,但是百姓却独独喜爱做工精细的中国产品。

而且倭国的生丝也需要从外国大量进口。据史料记载,倭国每年需要消耗掉约220000公斤的生丝,但是本国的产量仅仅为一半左右。

殿下可能不知道,倭国自从二十多年前丰臣秀吉统一全国以来,人们的着装变得更加的华丽和讲究,这就导致了倭国对于中国生丝的依赖非常夸张,到了“若番舶不通?则无丝可织”的程度。

这也体现了德川幕府想与明朝建立贸易关系的急迫性。最后一点也很关键,那就是倭国丰富的白银产量也是其在贸易上的底气所在。

众所周知,倭国虽然其他方面的资源较少,但是其白银产量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在一个较短的时期内,倭国大名共开发了五十多个金矿和三十多个银矿,使得倭国的白银产量占到了当时世界的四分之一,人们也凭借这些能够随心所欲地购买想要的外国商品。”

唐通事林公琰作为在倭国多年的华商,自然对大明朝对倭国的情况都有了很深的了解,因此提出和分析问题都非常透彻,可以说是一针见血,入木三分。

“先生真乃大才,说的实在是太好了,等本官回去一定会如实禀报于殿下知晓,替先生请功。”李明辉心悦诚服地说道。

“特使大人客气,这其实只是小人的一点点浅见,也不知道是否对,只能抛砖引玉,给大家做个参考,等不得真。”唐通事林公琰心里虽然高兴,可是面上还是很客气地说道。

“不不不,先生说的鞭辟入里,让本官顿时茅塞顿开,获益匪浅,这首功是跑不了的。”李明辉急忙说道,这一方面是他真的很感激唐通事林公琰的详细讲解。

其二那就是朱慈烺常说的千金买马骨,他们初来乍到,对倭国的情况两眼一抹黑,什么都不知道,收买当地人,培育带路党那就是必须的功课之一了。

而这个唐通事林公琰就是个最好的选择,想到这里,李明辉立即高声说道:“唐通事林公琰听令,本特使奉皇太子殿下谕令出使东瀛,有临机决断职权。

到来之时,得到唐通事林公琰襄助甚多,因此特意代表皇太子殿下,晋升唐通事林公琰为大明锦衣卫试百户。”

说完之后,李明辉立即让人带了空白诰身和腰牌过来,在众目睽睽之下,填写了诰身,等墨迹干透,将诰身和腰牌交给了林公琰。

然后说道:“林百户,从现在开始,咱们就是同僚了,今后要相互提携,共同发展,誓死效忠与皇太子殿下。”

崇祯年间的锦衣卫的地位和明朝初年相比,有了巨大的下落。这种下落的局势也使得很多锦衣卫成员感到心理的落差和行为上的束缚。

但是锦衣卫虽然地位有所下降,承担的职责却反之,增加了许多。当然,如果任何事情能够在朝堂之上解决,那么也就不存在不能解决的事情。

但是有光明的地方必然有着黑暗,有些事情不能让冠冕堂皇的大臣们去做,更不能让他们知道。

于是锦衣卫作为明朝国家机器的一部分,发挥出了自身强大的稳定性,帮助皇帝处理了很多事项,在政局稳定的时候更是发挥出了自己应当发挥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