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零章 激烈辩论(二)(1 / 2)

“呵呵,李先生真是敢说,也就只有李先生能说真话。不过李先生还没说的全对,不是笼络人心,除了笼络人心还有其他的考量。

就说此次建奴叩边,后金鞑子围困京师,边关将领尤其是辽东将领糟糕的表现,相信不用孤多说,李先生也是明白的吧?为国选材已经到了非常急迫的时刻了。

咱们有责任,也有义务,笼络勋贵中的这些旁支的祖、父、兄辈在职武官为朝廷尽忠,同时从幼军武学中选拔优秀将材,为武官阶层注入了新鲜血液。

这不仅解决了他们的生计和前途,还为那些来自于民藉、行伍、戎卒之辈提供了入仕的机会,也为武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动力。这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咱们能参与进去那是多大的荣幸。”

想象中的大发雷霆并没有,也没有小孩子的撒泼耍赖,更没有立即职责或者降罪李邦华,只有朱慈烺语带焦急的说了一通话。

李邦华是耿直,但不是傻,要不然也当不到兵部尚书了,只是刚才一时嘴快,加上自己被免职的太憋屈,这个说起来真是憋屈。

李邦华当初临危受命管理京营,效果不错,可是却因为己巳之变京营开炮误伤满桂军,所以被一帮勋贵抨击,崇祯皇帝就把李邦华罢免了。

因此,刚才李邦华一激动,就脱口而出说出了刚才的话语,其实说了以后李邦华就后悔了,自己都老大不小了,不该如此任性啊?

还好,太子殿下没和自己一般见识,于是,李邦华赶紧下跪说道:“是臣之错,不该妄议君父,还请太子殿下责罚。”

朱慈烺摆了摆手,笑道:“李先生不必如此,孤知道你的忠心,刚才的话孤就当没听见,你们几个也一样,孤不希望有不和谐的话语传出去。”

朱慈烺知道,历史上的李邦华能力绝不逊于所谓的满清中兴名臣曾国藩(做事不偏不倚,不走极端,直中要害,长于练兵屯田,忠言能谏),却因李邦华得罪贵戚公侯,从而流言四起,被京营内奸陷害发炮击伤满桂,最后弃位。

可就在这个时候,这么个需要最高领袖为手下遮风挡雨的时候,崇祯却放弃了他,将他丢出来当替罪羊。真是一个没担当的领导,自己可不能这样干,绝对不!

“是,太子殿下。”田守信和李若琏也赶紧起身表态,其他人早就在李邦华进来后就默默地退了出去。

“殿下怎么想着要把未成年的勋贵子弟弄进来啊?他们可是会坏事的,还会败坏学风,也不好管理。”李邦华为了缓和气氛,就转移了话题。

这个问题,朱慈烺还真有所研究,他详细查过历史资料,明代“幼官”是武官世袭制度的产物,是一个群体存在。

而朱慈烺将这些武将子弟弄来的真正的用意是将郑成功弄来,就是为了他才搞这个勋贵子弟当人质的事儿,用来实施自己的一个大计划,当然,现在可不能随便说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