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理想不过一只鱼(1 / 2)

大周将军传 元晴老狗 7377 字 2021-12-04

“你几岁来的不回寺?”

“好像一岁不到吧,听师父说还,送我上山的那位先生,明显非富即贵。”

“你师父肯定瞎说的,非富即贵怎么还养不起你。”

“我师父为人正直,除了爱骗方丈偷喝两壶酒以外,肯定不会说谎。”

“那你有没有想过下山找他们?”

小酒窝摇头否定,真诚地说道:“我喜欢鹿山,喜欢不回寺。”

“可是......可是他们若是再见到你一定很开心。”

小姑娘年龄尚小,理解不了这样的想法,心想怎么会有人不想念自己的父母。

“既然他们送我上山,必然有着难言之隐,我下山寻他们不过是徒增业障。”

小酒窝与钟小冬两个小家伙,又坐在了那块大石碑上,晃着小脚聊着天。

“你呢,你为什么来大周国,怎么又上了鹿山,还来了不回寺?”

小酒窝难得主动抛出一个话题,藏在木屋里的韩小屋师徒闻言握紧了拳头,表示好样的。

好小子,终于开窍了,知道该怎么和女孩子聊天了。

“我是跟我爷爷来的。”

“你爷爷是是?”

“我父亲可是宁国镇南大将军,钟公允。”

元来听闻脸色微变,转头看向韩小屋,想弄清楚钟小冬的爷爷是不是自己印象中的那位。

韩小屋却是神色淡然地,轻点一下头。

元来有此反应实在情有可原。

大周以武立国,建国已有数百年,坐拥天下十三州。

大周人皆知,宁国是大周的头号大敌。

宁国位于北境以北,土地辽阔,人口众多。

宁国很大,比大周还大。

宁国以百万平方公里流域面积的乌尔河作为天堑,与大周北境幽州,大周的附属国金帐汗国接壤。宁国在历史长河中也曾占领过中原诸地。最终因其统治始终不得中原人心,导致各地纷纷揭竿而起,周太祖便是在那个时代率领义军,征战四方,最后以势不可挡之力结束战乱。

周国天生就是宁国的大敌。

宁国虽然土地广袤,却三分之一的土地都无法种植粮食,再加上气候寒冷。导致宁国根本无法实现自给自足,只能掠夺资源,侵略他国。

自从大周屹立在这片大地上,世间变得有秩序起来。

大周之存在,使得宁国无法踏进中原土地一步。

然而在历史长河中我们得知,宁国贼心不死。这么多年一直在尝试入住中原。

两国交往的岁月里,最和平的年代都打了两场大仗,无数次小仗。

先帝李长歌在位三十一年,五十岁驾崩,属于大周朝短命的那一类皇帝。

李长歌在位期间虽说没做什么坏事,可也没做什么好事。对于一个帝王来说,什么也没做往往就会濒临亡国。李长歌前二十年兢兢业业,勤于政事。可就在第二十一年,他突然对皇后说:“朕枉活数十载,到今日才活明白。:”此后,除了每天正常上朝议事,白天他在宫中大邀天下词人,唱曲填词;到了晚上,就关上御书房的门,连贴身太监也不让进,自己在里面倒弄木雕。几乎把所有能丢的事都丢给内阁和自己的弟弟——楚王李长书。

李长歌虽从不把自己的兴趣带到明面,或特意让臣民歌颂自己的才华,但总有有心之人投其所好。后十一年,每年宫中都会传出不同的故事:谁谁谁又让大周皇帝大感佩服了,竟然能让皇帝的贴身太监魏公公为其脱靴;大周皇帝又赞美某某某心怀百姓,有上古圣人之风;又听闻有工匠入宫,做出了一件能飞的物件使得龙颜大悦,皇帝特赐黄金百两。

这些故事中的主人公都有一个共同点:受赏出宫后不久,都做了一方大员,最不济也是六部中的一个员外郎。

先帝驾崩后,大周表面上一片祥和,明白人都知道,大周,已经长了一块腐肉,若处理不好便会国破人亡;即使剜掉腐肉,国力也会下滑。

大周内政不和,军队自然不稳,老是有人调回调出。军营似乎成了一个用来给官员们镀金的场所。在这样的制度下,大周军队战斗力自然下降,甚至一度出现了兵不识将,将不识兵的现象。

大周的部分官员只知贪功进位,而不知为国出力。

在如此局势下,南边五个原本是大周附属国的小国,竟然不远万里向宁国修书一封,表示愿意向宁国称臣结盟,共敌大周。而宁国也乘虚南下,攻打幽州,连攻三城。

天启元年,为混乱的世界与慌乱的朝廷带来了无限曙光。

天启皇帝李和平,人如其名,很爱好和平。

不过他只爱属于他自己的和平。

李和平登基后,革除大周三分之一的官员,根本不顾数位大臣的联名上书。当天李和平上朝,御史大夫周柯夫首当其冲,就满嘴唾沫地大骂他是昏君,竟然要革除如此多的官员,并以死相逼,说如果不收回诏命,他就以头抢地,血溅奉天殿。

李和平看都没看周柯夫一样,随意一招手,大殿两侧就冲出来两队身着黑色军装的卫兵,帮助周柯夫实现了他的愿望——

以头抢地,血溅奉天殿。

完成任务的卫兵面五表情地走回大殿深处,再次融于黑暗之中。

黑色的军装,衣服右臂处绣某个图案,仔细一看,那是由三把剑组成,一个“米”字一样的标识。那标识代表着大周最具神秘的军队,亲军都尉府。

都尉府是皇帝的亲卫组织,只尊帝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