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提举完全无法理解贺惟一的这种担心:“丞相,江淮如若多事,对朝廷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如果放在以前,江淮多事对元廷来说是一个天大的坏消息,毕竟江淮是战乱之源,但现在的情况却完全不同,江淮几乎尽为张士诚、刘福通、朱元璋、赵君用与巢湖贼所有,就连扬州都处于失守边缘。
江淮多事这些流贼自相残杀的话朝廷肯定会拍手称快,说不定还能借机招抚一两个贼首。
但贺惟一的声音却带着几分沧桑:“我如果北归济宁的话,这些流贼肯定是自相残杀,三五月之内对朝廷来说自然是一件好事,但是当这些流贼真正决出胜负,恐怕朝廷就要大祸临头了!”
只是这些道理贺惟一都明白,京兆贺氏是忽必烈宿卫出身,世世代代都是不折不扣执行朝廷命令而著称,因此贺惟一只能苦笑一声:“也不知道这些江淮流贼谁能笑到最后,是张士诚、韩林儿、赵君用还是刘福通?”
他并没有把巢湖水师与柳易算进去。
张士诚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差点把鞋子给踢飞了:“太平丞相这就要走?这怎么能行,怎么选在这个节骨眼上走?”
现在的张士诚住的周王府虽然只是临时挂了牌子,但却是平江(苏州)城内最奢侈的吴子城改建而来,数不尽的金碧辉煌荣华富贵,他住进来之后就有一种乐不思蜀的感觉。
金银珠宝、女乐珠钗、琴棋书画、怒马鲜车、亭台楼阁、雕栏玉砌……
反正张士诚这个私盐贩子想到与想不到的一切在周王府里都应有尽有,如果不是太平北归的消息,张士诚觉得自己能在周王府上呆上一辈子。
张士诚原来是鼓足劲头想大干一场,常州府、江阴州、平江路都已经尽数拿下,下一步就是攻略松江府、嘉兴路、湖州路与杭州路,进而把浙东浙西两道都拿下来。
平江路的纸醉金迷让张士诚快找不着北,若是能拿下浙东浙西两道,张士诚觉得自己就也没有任何追求,不说别的,松江与杭州都是比平江路还要繁华的地方,能拿下这样的好地方他张士诚完全心满意足。
只是谁没想到在这个节骨眼上淮南行省左丞相兼扬州行枢密院知院贺太平突然决定北归大都,虽然太平坐镇扬州的这段时间几乎是一事无所,包括张士诚军在内的三路反贼却是席卷江浙行省势如破竹,但是张士诚很清楚太平北归代表着什么:“朝廷不要江淮了,我们下一步该怎么办?”
虽然已经开国建号自称皇帝,但是穿着龙袍的张士诚心态完全没转过来,他开口就是“朝廷”,仍然是把自己当成了大元子民来看待,而他兄弟张士德的看法就完全不一样:“那能怎么办?自然是抓住这个机会成就霸业!”
虽然贺惟一在扬州一事无成,但是只要他在扬州,元廷就不会放弃南征计划,肯定会源源不断派大军南进。
虽然在高邮城下奇迹地击败了脱脱丞相亲领的四十万大军,但“奇迹”这个词就代表数不尽的艰辛、背叛与挫折,那样的经历张士诚不愿意重复第二遍。
只要贺惟一还在扬州坐镇,就代表着朝廷并没有放弃收复江淮江浙的计划,包括察罕、李思齐在内的诸路大军随时加入江淮战场,因此朱元璋、张士诚、柳易以及江西红巾军保持着一种极其脆弱的盟友关系。
虽然这种盟友关系承随时可能破裂而且双方在边境上有着数不清的纠纷,但贺惟一在扬州一日,张士诚就能从容经略浙东浙西,攻下平江路之后他已经全力攻略松江府,只是谁也没想到贺惟一会在这个时候走人:“士德,谁不想成就霸业,但是朝廷既然召回了太平丞相,江淮恐怕就要多事了,朱元璋与柳易肯定会也看上了两浙这块肥肉!”
虽然之前已经与朱元璋达成了共同瓜分江浙行省的盟约,甚至还达成了一起解决巢湖水师的密约,但所有这些盟约都是一张废纸,元廷既然召回贺惟一,形势肯定发生剧变。
但是张士信觉得情况没那么糟:“大哥不用太急,滁州红巾与巢湖水师可不是一路人马,我估计着贺惟一这一走,朱元璋与柳易首先要打起来!”
张士信作为张士诚的使者亲自跑了趟太平路,很清楚滁州红巾与巢湖水师虽然打着同样的旗号,实际上却不是一路人马,双方的关系可以用势如水火来形容,朱元璋总想利用张士诚来解决巢湖水师,所以他觉得元廷召回贺惟一之后滁州与巢湖多半会打死,自己在一边看戏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