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三章 卫多君子,其国无故(3K7)(1 / 2)

尊师孔仲尼 役智 3584 字 2022-06-29

鲁军行至帝丘郊野外的泽,从泽附近的山丘向北方望,卫国都城帝丘的高城墙清可见为了防止引起外交事故,宰予下令随他前来的千人鲁军在泽选取水草丰茂处扎营休息而他本人则带着子贡等鲁国外交官员前往帝丘,请求拜见卫宰予之所以这么小心,主要是两个原因第一,是因为这次出使事关重大,而他又是主使,一旦出了什么子,他肯定得担主要责任夫子在临行前,还曾嘱咐他,说:“机巧而又喜好限度的人,必定坚定勇敢而又好问的人,必定会胜利聪明而喜好谋划的人,必定能成功予啊!你能在战斗中取得胜利,正是因为这三点啊!

至于那些愚蠢的人呢,他们的行为则正好与之相反身处高位受到爱,却专门贤人,这是愚蠢人的本性而世上总是君子少,而愚蠢的人占据大多数的因此地位高则有危险,责任重则会容易,这种情况可能会很快出现,你一定要谨慎小心啊夫子的话说的已经很明白了,这明显是在告指南爬的太快,所以准备暗地里给他下子呢现在这些人之所以没有冒头,是因为宰予现不好发难而一旦他把出使的事情办了,那等待他的京不过说回来,他的小辫子也的确不少或者说,这年头但凡想在地方上做出点成绩,明眼人都知道周礼中的部分条目已经跟不上地方的大夫,是绝对绕不开礼制改革这一的但问题在于,像是三这样的世家族,他价明文命令说破大天,人家是奉命变法,有鲁国公室作为背书的但宰予这种弱势大夫就只能白己偷偷摸摸的搞平时大家相处融洽的时候,都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可一日关系恶化,那就是一顶违礼的大帽子扣下来,要治你的罪,你都没地方喊冤去现在阳虎在位,所以季氏基本上是无条件支持宰予的而孟孙何忌和他的关系也十分和,所以孟氏对的态度也很友善至于叔孙州仇,他和宰予也无仇无怨,既然三中有两都支持宰予,那我们叔孙氏就少数服从多数吧!

正是因为三的这种态度,所以宰予才能顺顺利利的在挺过两年可如果哪一天他们的态度变了,那宰予间就会被置于不仁不义之地宰予每每想到这里就忍不住感叹:“说到底,仁义的解释权,目前还没有掌握在我的手里啊!’至于宰予出使卫国小心谨慎的第二个原因,则是因为阳虎从前把卫得罪的太两年多以前,阳虎为了配合晋国进攻郑国,率军穿过卫国进攻郑国照理说,这也就是照会卫一下,开口借个道的事但问题是,阳虎不仅没有向卫国申请借道就自使用卫国的周道,更让卫气恼的是,阳虎班师回国的时候,不仅再一次通过卫国,而且还直接让鲁军穿越卫都帝这种做法可就太目中无人了卫得知这消息后,气的下令让大夫子领军追赶阳虎,打算直接和鲁军在泽开练卫都直接放出话来了大体的意思是,咱们谁也别请外援,就真刀真枪的碰一下子,鲁国的阳虎莫非真是欺我卫国无人吗!新笔趣阁

而后面之所以没打起来,还是多亏了卫国老臣公叔拔其实这事儿本来也不应该归公叔拔管因为他老人家年事已高,再加上腿脚也不好,所以早在几年前就向卫请命,告老退休了平时呢,这位卫国的老干部就住在帝丘读读书、看看报,养天年,静待死亡的到来老头听说了卫准备和阳虎碰一碰,而国内又无人劝阻的消息后,惊得连忙唤来家仆,甚至连拉车的马都没来得及准备好,直接就让仆从拉着车子带他去到卫国公宫面见卫老头见到卫后,开门见山的说:“怨恨别人而效法他,这是不符合礼的从前鲁公流亡在外时,国君您准备用先君文公的舒、成公的宝龟、定公的鉴作为酬劳,如果有人能送鲁公回国,就可以在这些宝物中任意选取一件又允说,诸如果愿意为鲁公操心,那么您的儿子和我们这几位臣下的儿子,就可以把他们送去对方的国家作为人质,以此来展示您的决心这些都是下臣们所听到的,关于您对干鲁国的恩德现在您将要用小小的愤恨去掩盖过去的恩德,这恐怕是不合理的吧?

太(周文王的妻子)的儿子里,有鲁国的先祖周公和卫国的先祖康叔是互相和的而现在,您要效法小人的举而丢掉过往的和,这难道不是中了小人的奸计吗现在阳虎如此无礼,然而却毫不自知这是上天要让他的罪过增多而使他灭亡国君不如姑且等着看他的下场吧,您觉得怎么样?”

公叔拔说了这么多,总结起来大概就是以下三点第一,阳虎违礼吃‘奥利给’,您总不能也学他违礼吃‘奥利给’不是吗?

第二,鲁卫两国世代交好,不能因为阳虎这颗老鼠坏了一锅粥第三,人贱自有天收,让他继续狂,咱不收拾他,有的是人收拾他卫仔细想了想公叔拔的话,感觉有道理况且,现在就算和阳虎打一仗,打赢了的确出了口恶气,但鲁卫两国自此交恶是免不了的而如果打输了的话,那就更丢脸了反倒不如直接不管阳虎,反正他干出这种事,天底下明事理的人都知道到底是谁不对再加上公叔拔都这么一大把年纪了,为了替国家进言,甚至于急的直接坐着人拉的小‘板车’就来见他了老人家这么公忠体国,不采纳他的建议,实在是有点说不过去了所以最后,卫只能无的咽下了这口恶气但卫忍气吞声归忍气吞声,以宰予对他的了解,卫大概率是不可能把这事儿抛之脑后的这一点,从他这几年对晋国的态度就能看出来卫想跳反到齐国的阵营,说到底不就是因为晋国对他不客气,甚至于屡次在盟会上羞辱他吗?

说白了,这就是个好面子的人如果宰予不能提前把他安抚好,回头盟会上卫想起日的耻辱,突然给他整个什么活,那宰予可受不了思虑之间,宰予已经来到了帝丘脚下他四下观察着帝丘附近的人流,一时之间被这里的繁华所震惊卫国虽然也曾盛极一时,卫武公时不仅曾帮助周王室的国人驱逐暴的周厉王,实现‘周召共和’,并开启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确切纪年一一共和实现‘周召共和’的第一年,即公元前841年,也被称为共和元年而共和的和字,也正是取自卫武公的名字‘和’而周召共和的意思,则是天子的二位士周定公、召公与卫武公卫和共同代行天子权柄这便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共和行政了后来周王室陷入犬之乱,也正是卫武公率军帮助王室平乱,并协助周平王完成东迁的壮举为了报答卫武公的恩德,周平王更是在卫武公活着的时候,便直接将他的位晋升为公,以表他的功绩虽然卫国祖上显一时,但自从卫公之难后,卫国在黄河以北的国土尽数丧尽管后面继位的卫文公不奋斗,收拾了卫公留下的烂摊子,将只剩三十乘的卫国重新恢复为拥有三百乘兵车的中型国家,又兼并了国的土地,扩张了领土,提升了国力但不论如何,卫国光养、休养生息几十年,终究是错过了诸夏各国发展扩张的黄金时期而等到他们回过头来时,先前卫公丢失给人的土地都已经被晋国占据,再想讨要回来基本等同于人说梦因此卫人也只能接受卫国只能算作一个三流国家的无事实因此,在宰予的想象中,卫国的都城帝丘应当不会太大才对然而眼前帝丘的规模,却丝毫不亚干鲁国的都城曲,甚至干在商贸繁荣程度上还要更胜一筹这让他免不了大呼惊奇,当即引用了一句《书》中的《益》来发心中所“股喜!元首起!百工!”

(大臣们乐意办事,君王振作奋发,百工万业都会兴旺发达)而身为卫人的子贡听到宰予称赞帝丘,也忍不住臭了起来“!算你还有点眼光帝丘之所以名叫帝丘,就是因为这里乃是上古五帝的居所帝在位时,商人的先祖居住在这里而等到夏后氏当政时,昆氏居住在这里曲虽然同样历史悠久,但帝丘也丝毫不差,两座城市同样比临更加古早而就商贸工坊来说,帝丘的商品种类其至比曲更加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