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墓?什么是崖墓?”赵之度立即追问。
迎着他充满好奇的目光,李夔接着解释道:“汉墓之中,有在山上凿洞建造而成的,皆称作崖墓。这种开凿于山体或岩层中的墓葬,在中华大地,从战国开始一直到魏晋南北朝皆有存在。而在汉代,有一些规格较大依山而筑的王陵,也被称为崖墓,如河南道的芒砀山梁王墓便是其中的典型。而到我大唐之时,这种崖墓已发展成为帝陵的专用格式,如我大唐太宗的昭陵,其玄宫之地就是开凿了九嵕山脊后,才最终筑成。”
见众人听得专注,李夔继续道:“这种崖墓,再细分下来,从其构筑上可分为两种主要形式。一种是在地面挖出长方形竖穴土坑作为墓室,称土坑墓;再在坑底用木板构筑木壁墓室,称木椁墓;用空心砖或小砖或石板砌筑墓室与墓门,则称为石室墓。象现在这一种,应是在从山体打将下去,再从竖穴土坑底部的一端或一侧掏出横穴作为墓室,故可称石室崖墓。”
李夔这番相当专业的话语,令赵之度感叹连连。
“李夔你这家伙,竟有这种能耐,还懂恁多墓葬之道,实是令某刮目相看呢。不过,你既对这些东西这般熟悉,以前该不是个盗墓贼吧。”
赵之度这戏谑的话语,引得众人一阵哄笑。
不良帅方炼亦笑道:“某听闻,盗墓之流派,有摸金校尉,有搬山道人,有卸岭力士,有发丘天官,这四种最为主流。却不知,李夔你这技术,却是师从何门,又是属于哪一种呢?”
方炼此话,自是让众人又哄笑连连。
李夔见他们皆来调侃,不禁微微一笑。
这四般流派,李夔前世查过这么多盗墓案件,却也有所了解。
第一种摸金校尉,这个词最早是出现在三国时期,据说东汉末年称霸一方的曹操,为筹集军费组建过专门从事盗墓工作的军种。
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撰写讨伐曹操的檄文《为袁绍檄豫州文》中,就大骂:“而操帅将吏士,亲临发掘,破棺裸尸,掠取金宝。曹操又特置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过隳突,无骸不露。”意思就是曹操手下的这些盗墓的摸金校尉,为了谋取金银财宝,大肆挖掘破坏了汉代梁孝王墓,简直丧灭人伦,十恶不赦。
因此,魏武帝曹操也荣登盗墓祖师爷的宝座。其实,这所谓的摸金校尉是从战国时期就出现了,只不过曹操专门系统化了一下,又因为坏事做得太多,以致于当今社会,人们还普遍地将摸金校尉称作是“盗墓贼”的别称。
另据传说,这摸金校尉讲究规矩和技术,善于通过风水星象推算古墓方位,比如拥有“寻龙诀”和“分金定穴”的本领和技艺,能准确定位墓地所在。而且,摸金校尉只能对大的公侯墓葬下手,普通的老百姓的墓葬,绝不去动。(个人认为,其实是百姓的墓葬没什么油水,盗掘花费的成本远大于收益,故而懒得下手。)
另外,摸金校尉的行事,也颇有规划,那就是,他们每次盗墓只能拿走一两件明器,一方面要给同行留口饭吃,另一方面也体会他们这个行当做事不做绝,凡事留一线的特征,给自己留后路的表现。
第二种搬山道人,据说起源于秦代,搬山派采取的是一种俗称“开喇叭”式的盗墓方式,可以说是一种十分暴力地盗掘模式,就象武术里以劲道取胜的外家门派,且他们十分擅长使用机关阵法破坏古墓,这种破坏力十足的盗墓方式,使得搬山派几乎成为了盗墓贼中的爆破专家。
而这个名字,也很形象地展示出他们的特点,说这个流派的盗墓贼,没事喜打扮成道士模样,独来独往,到处游离,且不喜欢与人合作。他们假借道士的身份,各个地方到处溜达,并且喜欢和老人们谈古论今,以获取古墓信息。
第三种是卸岭力士,据说创始人是一个汉代的土匪头子,得了什么仙人传授“力大之法”。(听上去,有点象发动黄巾造反的头目张角。)因此,这土匪头子力撼山岳无人能敌,后来他干起盗墓的勾当,并且将这法门传授于自己的得意弟子,从此之后,卸岭派就开始渐渐兴旺起来,并成了了颇有影响力的一大门派。
这个门派最不讲究技术,最看重使用工具,更可以说,多是凭借其自身的蛮力去盗掘坟墓。因为,他们的门人不仅通晓武功而且力大无比,所以曾出过不少有名的人物,比如号称“马中赤兔,人中吕布”的吕布吕奉先,他就曾经帮助过董卓盗掘汉墓,算是卸岭派中的知名人士了。
卸岭力士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他们不会一味地闭门造车,而且十分善长融合其他流派的优点。所以到了北宋期间,他们融合了摸金以及搬山派的技术,在风水以及阵法破坏上都有了新的提高,甚至加入自身的理解之后还有所超越。
另外,还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传说。相传在元朝时,卸岭门比较敌视蒙古,寻了很多年后,终于找到了成吉思汗陵,布下秘阵破坏风水,导致元朝国运大减,最终只存活了短短88年,便被明朝所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