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机关镜与便换(1 / 2)

大唐探 遥远之矢 5969 字 2022-05-08

听了二人陈述,李夔陷入沉吟。

如果二人所言为真,那么这黄拐脚昨夜杀害红鸯后,却是回到住处,再未外出呢。

那这样一来,他的那一面机关镜必不可能带出院去,只得在怡春院的某处潜藏。

那么,他会藏到哪里去呢?

会在怡春院的哪个位置呢?

但是,晚上的时候,亦是怡春院生意最火之时,各处游逛的客人与女妓亦是颇多,他就不怕在掩藏机关镜时被人发现,反而导致节外生枝么?

更何况,黄拐若真将这机关铜镜藏在怡春院某处,这偌大一处院所,却该去何处找寻呢?

而这般寻找,却又该花费多少人力与时间呢?

李夔心下焦躁,下意识地猛捶了一衣柜的隔板。

这时,“铮”的一声轻响,让李夔不觉心下一动。

他好象感觉到了什么,开始亲手把持蜡烛,再次仔细地搜检黄拐脚的物品柜。

终于,李夔的手,停留在了物品柜底层的夹板处。

他将上面残留的一堆破烂杂物尽皆清除,又用力一抽,竟生生地将这块夹板从底下插了出来。

烛光下,依稀可见这块看似破旧的夹板,里面竟然闪着隐隐的微光。

李夔将手中蜡烛放在上层隔板处,细细地将手中夹板看了许久,然后用力一掰,只听得喀嚓一声,两边的破烂处,瞬间捏碎,竟显出了藏在中间的一块冰冷长物。

看上去,这块长物,外面亦是与夹板色泽一致的木质,外观亦平平无奇。只不过,在边缘与夹缝处,却是隐隐有怪异的光芒。

李夔的双眼,却是陡的一亮。

他双手一用力,向内一折,竟把这长物翻转折对了起来。

这一来,一下子露出了里面那黄色的铜面镜片。

烛光映照下,重新拼接起首尾后,这面机关铜镜,终于在李夔面前,现了原形。

李夔看到,此面镜子,还真如自己猜测的那般,却是与红鸯房中的那块铜镜模样一致,花纹相同,且在左侧偏下位置,犹然可见早已结垢的点点血渍。

好么,这块一直找寻不见的机关铜镜,竟是藏在这里!

他娘的藏得真是端的隐密啊!

他长吁一口气,正欲叫唤旁人来看,忽地感觉手指似抵着一物。

李夔用手指一勾,竟从这机关铜镜的边缘夹层中,又摸出一个小小的折叠纸卷。

他立即将纸卷打开,只见这纸卷,不过两寸来长,一寸来宽,十分地细软结实。而纸卷上头,写着大大的“便换”两字。

下面便是一行大字:“存钞一百五十贯”。

后面复有一行小字:“可凭此据,前往南小池柜坊处,支取存额。”

而这纸卷后面,又盖了一个大红章,上面写了南小池柜坊的隶书字样。

“哦,此物竟是唐朝的便换!”

因为融合了今世李夔的一点记忆,李夔当然知道,这个便换,到底是什么东西。

便换,是唐代的一种汇兑方式。

据史载,唐代商人至长安,将钱交付各道驻京的进奏院或各军各使等机构,换取票券。商人离开长安去各地经商,可凭券至当地有关机构取款,谓之便换。

在《旧唐书.食货志上》中,就曾记载:“茶商等公私便换见钱,并须禁断。”

后来,这便换一词意义扩大,即为使便换方式汇兑的票券,便可称为便换,在唐朝各处均有使用,却不再拘于长安城发放。

这种兑换方式,一直延续到宋朝,如《宋史·食货志下二》中记载:“先是太祖时取唐飞钱故事,许民入钱京师,于诸州便换。其法:商人入钱左藏库,先经三司投牒,乃输于库。”

李夔暗想,这“便换”么,相比今世,可不就是社会上常见的存款支票吗?

而这唐朝的便换,上面没有记名,也没有手印之类,看起来,倒与后世的不记名支票十分相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