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瓛哪里不知道张辅必然是得了皇帝的旨意所以才会前来,
因此客气的拱手行礼,道:“张大人稍安勿躁,事情已经查清楚了,待会儿把他们通通抓紧诏狱当中,那就安生了!”
张辅点点头道:“那就好,只要此处不吵闹那就无妨……”
转头看一下方孝孺,脸上做出微微吃惊的表情,赶紧上前两步行礼道:“原来是方先生啊,幸会幸会!莫将有幸读了方先生的两道奏疏,文采真好……”
有道是伸手不打笑脸人,况且方孝孺此时理亏,便耐着性子拱手回了一礼。
张辅看看方孝孺解缙等人,又看看周围的锦衣卫,还有外面围观的百姓,
便道:“方先生,若是按照大明律法,锦衣卫现在就可以抓了你的学生门人,把他们通通下进大狱,而且名正言顺,谁也挑不出理儿去,这点先生可认?!”
此时方孝孺回头看了看自己的学生,心里也有些发苦。
当初带他们来京城,倒不是为了让他们给自己壮声势,自己也用不着。
而是为了言传身教!
通过自己的言行,来教育学生是该如何行事为人,该如何践行圣人的教导。
没想到一个不察,竟然落下话柄!
真要秉公办理,那自己的学生少不得一顿责罚……
他虽然性格执拗,却也不想害了自己的学生。
于是道:“本官……认!”
“方先生认了便好!”
张辅请接着继续说道:“不过话说回来,想必陛下也不愿轻易责罚先生……先生不是要建言吗,那就先辩论一番先生的谏言是否妥当,总不能先生说什么朝廷就得听什么吧?”
“陛下说会在承天门外设立高台,到时候就请先生登台辩论,先过了人心公理再说!”
一听要设立辩论台,方孝孺顿时生出八分豪气!
从他自己的角度来说,自己的建言当然愿意皇帝听从了!
可是从朝廷以及皇帝而言,如果谁的话都要听,那岂不是乱了套?
还有什么纲常法纪?
在入京之前,方孝孺就已经做好了自己的谏言被驳斥的准备,同时也做好了据理力争,坚决谏言的的准备!
若是能把这件事当众辨别清楚,那么必然能够引起更多的人响应!
因为这件事必然轰动天下!
到时候息兵止戈,与民休息,就会成为天下人的共识!
就连皇帝也无法轻易扭转!
所以方孝孺立即说道:“好,本官愿意登台,就大明国策,与天下之人辩论!以求得到天下认同的公理!”
“如此就好……”
张辅话锋一转说道:“可是先生今日带着学生兴师动众的前来逼宫叩阙……”
方孝孺立即行礼道:“这是在下的过错。”
张辅却没有回答他,而是闪身躲开不受他的礼。
方孝孺明白他的意思,便对自己的学生说道:“今日是为师莽撞了……”
转过身来,屈身下拜,跪倒在地上,朝着承天门叩头行礼道:“微臣汉中教谕方孝孺行为鲁莽,微臣有罪,多谢陛下宽恕……”
其他门人学生,故交好友,也纷纷跪倒在地,“多谢陛下宽恕……”
说着与方孝孺一同,行叩拜之礼。
同时心里也长舒了一口气。
叩阙本来就是一件让皇帝颜面无光的事,即便一时占据上风,也会让皇帝记恨在心的。
就像别人抓住你的把柄,当众宣扬出来,让你下不来台,固然当时会认错,可后来你心里能不记恨他?
况且今日这件事本来就是方孝孺和他的学生有错在先!
张辅扫了一眼围观的百姓,高声对方孝孺等人教训道:“尔等都是读书人!深受皇恩,做出如此无状之事,实在辜负朝廷!望尔等好自为之,不要再行悖逆之事!”
“是,多谢陛下隆恩……”
站在一旁的张辅见状,心里也不由得松了一口气……
现在方孝孺等人当这种为百姓的面,叩头认罪,总算保住了皇帝的脸面。
他还真怕方孝孺不管不顾自己的学生!
设立辩论台,满足了方孝孺的心意,没有责罚他的学生,换取他乖乖磕头认错……
……
“陛下……”
谨身殿里,张辅回来复命。
看到正在处理奏章的朱允熥,便凑到跟前小声提醒道。
“回来了,事情办得如何?”
朱允熥正在批阅一份奏章,头也没抬的问道。
张辅陪着笑脸道,“陛下还真是神了!一听说设立高台与天下有识之士辩论,方孝孺立刻就叩头请罪了……”
说完了这话,又觉得不解气,“陛下,既然大明律法说生员不能妄议朝政,那干脆把他们抓起来不就行了?”
朱允熥放下手中的笔,抬头反问道:“你觉得抓几个人,就能解决问题吗?”
“额……”
张辅一愣,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朱允熥说道:“这不是方孝孺、解缙激进的问题,而是整个天下人,对于大明今后国策走向的问题。”
“以文立国还是以武立国,是该保持强大的军事力量,还是该马放南山,这件事不弄清楚,以后还会有麻烦。”
“额,陛下说的……真是深奥,我都没听懂……”张辅挠了挠头,不好意思的道。
接过来王忠奉上的茶水,朱允熥喝了一口道:“大明要出兵倭奴国,反对的不仅仅方孝孺他们,还有很多人,只不过没有那么明显,没有那么显露罢了……”
“不过你要知道,越是隐藏在水底下的,才越是危险。”
张辅不解道问道:“那陛下为什么还要设台辩论?”
“蠢货!你怎么还不明白!”
朱允熥不耐烦的道:“借着设台辩论,就是要让天下人都知晓此事!借此统一天下人心思想!朕正好定下国策!”
“以后用兵的地方多着呢,朕可没有不想再听到其他声音!国策既定,天下顺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