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钱塘县之后黄掌柜直接回金陵。俞民留下来,处理一些事情之后,明天回金陵。
俞民和吴耀宗直接到了城北一厢的一处院落门前,敲敲门,过了一会儿,周三出来。
“原来是二少爷和耀宗啊,吓我一跳,还以为是衙役来了呢。”
吴耀宗乐了。
“三哥,就你这点事儿,也没有多少油水,谁愿意来管你?自己吓唬自己。”
“那可不一定,终究是朝廷不允许的。没出事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装作没看见。真出什么事儿,就好翻脸不认人了。”
说着话,就进了院子。周三四下张望一圈儿,关上了大门。
“我的东西做好了么?”
俞民问道。
“好了,在这里,过来看看。”
周三带着两人到了后院,进了一个棚子。挪开一堆稻草,掀开地面上两块木板,露出一个洞口来。
周三点上一盏麻油灯,从洞口的梯子上下去,俞民也跟了下去,吴耀宗则留在上面放风。
下面是一个地下室,中间放着一架纺车。
这就是周三根据俞民提供的图纸,制作出来的类似于珍妮纺纱机的纺纱机。
边上是一些棉花,还有一些已经纺出来的纱线。
“我试验过,用这个机器,一个人一台顶纺车十几个人。”
这台纺纱机,已经是珍妮纺纱机的改进型。
当初的珍妮纺纱机是八个纱锭,一次能纺8根线。俞民加大了一倍,设了16个纱锭,一次能纺16根线。
以前的老式纺车,一次只能纺1根线,现在效率一下子提高了16倍。
“别的你实验了么?”
“试了,毛和麻都能用。一个人顶十来个人。身毒棉花最好用,咱们自己出产的棉花,要差一点儿,但也顶原来十来个人。”
身毒棉,就是从身毒国进口的棉花,属于长绒棉。
本地棉是神州国出产的短绒棉,纺纱的时候,效率就要差一点儿。
“没泄露出去吧?”
“没有,只有我哥仨自己动手做,也没卖出去。你给了那么多钱,自然听你的。再说了,卖了出去,官府知道了,还不得把我们抓进去?不过……。”
“不过什么?”
“我以前好像做过这个纺纱机。”
“你是说,在我给你图样之前,你做过?”
“是,我仔细琢磨了,确实做过。”
“你怎么会这个?”
“当初跟我师父学徒的时候,师父给了我两个模样,叫我照着做。等我做这个的时候才知道,你给的图样,做出来跟师父给的模样一模一样。”
“师父还给了别的徒弟一些模样,让他们照着做。大伙儿问这是做什么,师父不说,还不让问,就叫大伙儿照着做就是。”
“如今我琢磨,是师父让大伙一人做一两样,然后他自己悄悄组装起来,成了纺纱机。”
“师父家里原本不纺纱,后来突然纺纱,经常卖纱线。我想,就是用了纺纱机,才能纺出这么多纱线来。”
俞民觉得,周三的说法,是真实可信的。
纺纱机这种机器,太祖时代就已经普及了。
朝廷后来虽然以奇技淫巧的借口予以取缔,没收,捣毁,绞杀,但是不可能那么彻底,仍然会有一些留存下来。
纺纱机的大部分零部件都是木制的,人工动力,一个成手木匠,就能做出来。
民间有人私下保存了技术,私下制作,秘密用纺纱机纺纱,是完全有可能的。
这让俞民想起了李志高的火炮和步枪,其实跟周三师傅是一个性质,应该也是保留了太祖时代的技术。
只不过火器技术更加敏感,也需要更多的资源支持,不是一般人能干的。这样大规模的制造活动,如果处于在朝廷的统治范围之内,长时间进行,很难逃过衙门监管。
只有在远离朝廷势力的边缘地区,或者海外,才能进行那样的研究和制造活动。
这也就解释了,李志高为什么要在双屿港交货的原因。
“你师傅如今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