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行动(1 / 2)

“夫人,我与这个少年投缘,又见他可怜,便想带着他一起走。”

苏毅来到糜绿筠身前,开口解释道。

“原来你追上这少年是为了保护他,免被乱兵所害。”糜绿筠恍然大悟,而后赞道:“先生果然仁义。”

还不是因为这小子是以后的名将,否则,哪里有多余的精力管他,苏毅心中暗道。

“夫人果真聪慧。”苏毅微微一笑,接着看向邓艾,开口道:“放心,我定会替你寻到母亲。”

小邓艾点点头,仰起头望着苏毅,眼中露出感激之色。

“时候不早了,我们该出发了。”

苏毅看了一眼天气,现在已至黄昏。

此刻,刘备应该已行近汉津渡口,再晚些,自己怕是要赶不上了。

只是,刘羽璃和刘羽瑶还没有找到,现在走不得。

罢了,救人要紧。

其他的,完了再说。

就在这时,破庙外忽然传来一阵人喊马嘶。

苏毅面色一紧,忙低声说道:“你们在这待着不要动,我出去看看情况。”

糜绿筠神色微惊,默默点着头。

邓艾年龄虽小,胆子却很大,他的脸上没有一丝慌张,“苏大哥,我与你一起去。”

苏毅微微一愣,随即说道:“好,那你紧跟着我,不许乱跑。”

“我会听话的。”

邓艾重重地点了点头。

接着,苏毅迈起大步,快速走出庙门。

邓艾小跑着紧随其后。

西北方向,出现一支打着火把的曹军队伍。

人数大概有百余人之多。

苏毅于林间穿梭,小心翼翼地靠近过去。

凝神望去,队伍后面有一连串被俘虏的百姓。

人数约摸有三十之数。

其中大多都是青壮,但也夹杂着四五名女子。

曹操攻下荆州后,曾强行将当地人民北迁。

邓艾与其族人便在这时被强迁到汝南作屯田民。

要不是遇见苏毅,邓艾小小年纪一个人怕是当真走不脱。

汉末时期,社会生产遭受严重破坏,大小饥荒不时出现。

粮食短缺成为各军事集团最大的问题,因军粮不足而不攻自破者不可胜数。

曹操在北方施行屯田制,不仅为军队解决了军粮问题,也对安置难民,恢复农业生产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可以说,屯田制为曹操统一北方创造了极大的物质条件。

虽说屯田制自古以来便有,并非曹操首创。

但曹魏屯田的规模和作用之大却是空前绝后的。

吴、蜀也都实行过屯田,与曹魏相比,规模和成果都远远不及。

曹魏屯田分为民屯和军屯两种。

民屯每50人为1屯,独立机构,不隶属于郡县。

田地收成与国家分成,使用官牛者,官6民4,使用私牛者,官民对分。

规定是,屯田农民不得随便离开屯田。

如若被发现私自出走,轻则流放,重则杀头。

军屯以士兵屯田,60人为1营,一边戍守,一边屯田。

任何事情,都是有利就有弊。

统治者声称,屯田的劳动力是自由应募而来,但其实,很多都是被强迫,或是劫掠而来。

屯田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失去自由之身,屯田士兵则更为艰苦。

曹魏后期,屯田制的剥削愈发严重。

分配比例竟达官8民2的程度。

屯田民难以生存下去,只得开始逃亡和反抗。

值得一提的是,邓艾也是曹魏屯田制的实行者之一。

他曾提出两项重要建议。

一是开凿河渠,兴修水利,以便灌溉农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疏通漕运。

二是在淮北、淮南实行大规模的军屯,积蓄粮食,既可用作军资,还可充盈国库。

关于上述观点,邓艾在他所著的《济河论》一文中,阐述得非常清晰。

司马懿看后,自然相当满意,将邓艾的建议全部采纳并实施。

从正始二年起,也就是241年。

魏国在淮南、淮北广开河道,大举屯田。

北以淮水为界,自钟离以南,横石以西,四百多里范围的土地上,五里设置一个军屯营,每营六十人,一面屯田,一面戍卫。

同时,从黄河引水注入淮水和颍水,修大片陂田。

又在淮水流域挖掘三百多里长的水渠,灌溉农田二万顷。

自此,淮南、淮北连成一体。

从京都到寿春,沿途兵屯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水灾大为减少,一片繁荣富庶。

除此之外,魏国在东南方向的防御力量也大大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