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成一致意见后,袁崇焕和温体仁早已返回明国。
是夜,所有人都已经散去,李宇特意招来文秀才。
“微臣见过陛下!”进门后文秀才先行礼仪。
李宇点点头,微笑道:“谈谈你的看法?我大夏与大明结盟有何利弊?”
文秀才思忖后答道:“与大明合作的有利部分,白天已经说的很清楚,微臣只是觉得我我华夏民族不可同时并存两个国?”
“军师说的对,继续说下去!”
文秀才紧蹙眉头,一字一句说道:“所以合作只是短暂的,最终还得刀兵相见!我们与大明的战斗无可避免!”
“军师说得对,不过......”李宇冷笑道:“大明朱家如此盘剥百姓,恐怕不用我们动手,自有人收拾他们,而且很快!”
“这......”文秀才一副难以置信的模样,“陛下,这以后的......要发生,你也......知道?”
李宇一愣,妈呀,不小心将未来要发生的事情给透露了!
这不是透露天机么?
但是,文秀才还是一脸懵逼的看着自己,在等待自己的回答。
李宇没办法,讪笑道:“我当初为南洋王时,陕西巡按马懋的《备陈大饥疏》,较详细叙述了大明王朝的惨景。”
接着李宇向文秀才讲述起来,延安府大旱,几乎一年未下雨……百姓纷纷上山采食蓬草,蓬草粒如谷子壳,味道又苦又涩。
等到了十月份,大小山间的蓬草全部吃完,老百姓饿的不行,开始剥树皮吃。再到年底,树皮吃尽。
草也没有吃,树皮也吃尽,老百姓没有办法,又进山挖一种称为“青叶”的土块充饥,这种土块腥味大难以下口,但只要吃一点便有饱腹感。
可惜即便再饱腹,这也是土,不是粮。
土又这么能吃呢?不过数日之后,就会有人因腹胀而死……
而且饥荒年间,一些小孩或独行者一出城门便会消失得无影无踪,当发现城门外有人在吃人后,才知道之前那些失踪者都去了哪里,以至于到了后来,人吃人都已成为普遍现象。
而且饥荒迅速扩展,刚开始是农村,最后哪怕是延安府,早上想听一声鸡叫,也像“华亭鹤唳”那样难得。
听到李宇的讲述,文秀才目瞪口呆。要说饥荒,他所生所长的南洋沿海也有,但不会惨到如此地步!
这就牵涉到明国地域间的差别,东南的南洋沿海本就是富庶之地,雨水充足,有利于农作物生长,虽然偶有灾荒,也有饿肚子甚至饿死人的事情发生。但绝不会像西北那样,饿殍遍野,千里赤地。
文秀才听到百姓的惨状,心中不忍,叹息道:“天灾如此,人如草芥虫豸!”
谁知李宇冷哼道:“这难道都是天灾的原因吗?或许人祸多过天灾吧。”
文秀才一愣,不知李宇何意?
于是李宇又解释明国税收政策,“虽然灾荒,但官府不体恤百姓,税收照样不减。”
而且,地方上税收的足不足,收得多不多被定为考核官员升迁的重要指标,而治下人口多寡,田地荒废与否……无人在意。
在饥荒和苛税的重压下,百姓无法生存,只能逃走,而剩下来的人必须承担更重的赋税。
乃至于一户只剩一二人,则这一二人交一户税额,一甲(十户为一甲)只剩一两户,则这一两户交一甲税额,以此类推,一里(十甲为一里)一县都是这样……
本来未逃者也含恨而逃,飘零他乡,无依无靠,最后聚而为盗,以打家劫舍为生,匪迹遍布关中。
“而这些盗匪,进一步加重百姓的灾难!”文秀才叹息道。
李宇却再次冷笑道:“这些盗匪何止是加重百姓灾难?同样也是明国掘墓人!”
“匪迹遍布关中,现在是小股出现,此后必为壮大,揭竿起义反抗明国朝廷。”
文秀点点头道:“陛下言之有理,就在去年至今年,陕西府谷等地已经爆发了王嘉胤、杨六、不沾泥等义旗,让陕西地方官府忙于疲命。”
李宇漠然,心中却道:“这些人算得了什么,很快就有高迎祥、张献忠、李自成等人起事,那才是逼死崇祯的真正对手!”
因此,就像是文秀才所说的那样,李宇不可能和这样的大明王朝真正合作。
但是,李宇即便不会长期合作,也用不着去进攻大明,因为穿越而来的李宇知道,自有李自成和张献忠来收拾他。
当然,李自成和张献忠等人也不是什么正义之士,等到他们鹬蚌相争之时,自己再来渔翁得利。
而眼门前的首要事务,那就是征服日本国。
“传令下去,留下一半舰队守南洋,白面书生和郑芝豹率领其余舰艇到江苏通州!”
文秀才一愣,“通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