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屈子谷”到溆水右岸的“鬼葬山”,有一段水路。想到“鬼葬山”,不由得全身起了鸡皮疙瘩。神秘的“鬼葬山”,背靠庐峰,关枕溆水,高二百米。“鬼葬山”的巨崖峭壁均由五彩岩石和十多米高的悬棺组成,一眼望去,很是壮观。最早記载“鬼葬山”悬棺的是黃闵的《沅洲記》:“辰州溆浦西四十星有鬼葬山,其中崖有棺木,遥望可长十余丈,谓鬼葬之墟。”唐朝张鹭的《朝野僉载》:“五溪蛮父母死,于临江高山半助鑿龛以葬之,自山下悬索下柩,弥高者为至考,即终生不复祀祭。故称此山为鬼葬山”。更令人称奇的是悬崖上除悬棺洞穴外,其中一洞设置一木坊,俗称“量天尺”,相传是五溪蛮巫文化的习俗,以丈量天地,求神保佑五谷丰登。現木坊经历千年风霜,仍完好于洞中。同样叫绝的还有“坛子洞”。相传五溪蛮中一巫师,神力无边。一年溆水猛涨、洪水成灾,巫师说是孽龙作怪,故做法将孽龙捉拿置此坛中封上符笺,存之洞穴令其永不翻身。“鬼葬山”悬崖下方河边有一深潭,屈原流放至溆浦时曾经常在此垂釣。后人为纪念他,取“正本清源”之意,故名:“正本潭”。此潭原深达数丈,潭河相连,岸边杨柳依依,漁舟漂泊。当地人传说此处“冬无积雪,夏无蚊蝇”。深潭上有一深洞,天长地久洞涌清泉,名曰“灵均泉”。相传屈原流放溆浦时曾在“鬼葬山”下留宿,常饮此泉。“鬼葬山”悬崖石壁之上方一块名为“灵通神钟”的长石,用物击之,嗡嗡之声犹如金钟銅罄久久不息。传说屈原在溆水垂釣,常忘回来吃饭,寺庙僧人只好用石头猛击石壁,唤屈原回來。因悬壁回音不大,致使屈原耳闻不及。于是天神便扔下一座神钟悬挂于石壁。从此,僧人們只须敲击神钟,屈原就再也不会误饭了。
五溪蛮之语佶屈聱牙,语多喉音,音浊而促,不审字义,不辨平仄。祖父曰阿谱,祖母曰阿么,母亲曰阿娘,哭曰业,吃曰柔,干曰空,狗曰块,大曰雷,问曰埋,鱼曰溜,田曰勒。
鲁大脚勉强听懂他的话,回答:“多谢钟贿王。”
“不用谢我,日中启程前往二酉山参加亡魂祭礼。”
鲁大脚魂飞魄散道:“不是要用我的人头做祭品吧?”
钟贿王笑道:“看你的表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