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嗯,好,好,你好,我好,哥儿俩好。
虽然在台面上,蒙古纲和吴浩, 谁也不承认认识对方,但在台底下,却建立起了“私交”,并迅速热络起来。
蒙古纲的算盘也简单;不久之后,蒙古人必去而复返,东平围城, 将重新上演, 到时候,朝廷指望不上,不还得依靠深明“唇亡齿寒”大义的吴制置使伸出宝贵的援手?所以,要搞好关系。
他挑了一批金珠,交苏益带回,转致吴浩,并附以一封热情洋溢的亲笔信,深致谢意之外,更表示你我应共同为金、宋“敦睦邦谊”努力,待天下太平之时,你我或会与东平,或会于楚州,临风把盏,不亦乐乎?
咦,这个话,略觉耳熟?
哦,想起来了,类似的话,确已有人对吴浩说过的——完颜文通。
那位葬身于淮冰之中的金国泗州守将。
完颜文通的结局很不好,不晓得蒙古纲?
咳咳。
蒙古纲信中还说, 东平城南的梁山泊,又名“蓼儿洼”,听苏益说,楚州城南,也有个“蓼儿洼”?哈,天下居然有如此巧事?可见你我有缘、有缘!那个,一家人呀!哈哈哈!
吴浩复信,表示完全同意蒙古纲的看法,同时,也回了一份厚礼。
我同意您“一家人”的说法,只不过,在我这里,所谓“一家人”,含义是——
“你的是我的,我的不是你的”。
我替您保住东平城,只是为了不叫它落入蒙古人手里而已——这个桃子,必须落到我的手里。
我同您热络, 慢敌耳。
另外,吴浩信中隐晦表示, 吾入山东,驱逐红袄贼而已,您以及您的朝廷实控的地区,我是不会染指的,敬请安心。
这个话,蒙古纲未必相信,因为,邳州、海州的红袄贼皆已驱逐,可没见您打道回府呀?
不过,亦无所谓,反正,诚如吴浩所说,邳、海皆非“您以及您的朝廷实控”,失之于红袄贼还是失之于宋,短时间内,区别并不是很大。
短时间内,蒙古却会去而复返,到时候,东平城内有粮无粮,区别就很大了。
吴浩的话,也非尽为慢敌,短时间内,他确实不会对东平城动手,他的山东攻略,本来就是先取沿海,再取内陆。
取东平,要讲究火候,此其一。
其二,也是更重要的,取东平,蒙古纲既在,就不能重蹈蒙古人的覆辙——正经攻城,木华黎既打不下来,十有八九,吴长风也打不下来。
吴浩的计划有二:
其一,现在开始,依靠彼此的热络关系,开始往东平城里埋钉子,到时候,出其不意,里应外合,一举拿下东平城。
其二,挑拨离间。
蒙古纲脾性执拗,他的头铁,有一个很大的副作用——御下太严。严格本来不是问题,宽严相济,最能得士死力,但蒙古纲刻薄寡恩,只是一味严苛,“宽”字是不大晓得咋写的,部下对他不满的很多。
围城之中,不能不同舟共济,不然城破,就一锅熟了;加上蒙古纲自奉亦俭,也没有啥闲话给人说,对于这位山东行省,部下们虽然侧目,但也只能默默忍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