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四)英雄的归宿(上)(2 / 2)

“按最新收到的情报,目前还是关在上京城的天牢里。”秦如韵低声道:“现在赶去来得及,不用太担心。萧峰在契丹一族里威望极高,辽帝耶律洪基应该不敢偷偷就将他害了。”

“谢谢你,如韵。”楚铮松了口气,伸手搂住她的纤腰,真气护罩放出,将两人包裹起来,通过头顶的月光认准方向后,化为一道流光向着西北方向飞去。

楚铮不由庆幸有秦如韵坐镇皇宫。

如果不是秦二小姐收到消息后当机立断,直接通过剑灵的羁绊来到自己身边传递这个关键的情报,而是选择飞鹰传讯又或者其他通讯方式,楚铮很可能就会错过拯救萧峰的时机了。

以他的飞行速度,想从黑木崖到辽国境内,最快只需要一个时辰,但有时不是飞得快就有用的。到了辽国还要找到皇都上京城的位置,现在又没有手机导航,只能靠问人、结合沿着官道来寻找。

何况抵达皇都后也要花时间通过神识寻找萧峰的具体所在,这样一来,需要的总时间就更久了。

可以说,这次拯救萧峰的事,秦如韵得记个首功。

秦如韵笑笑,温声道:“这次到是多亏了阿紫这小丫头机智,及时向我们通风报信。”

楚铮细问之下,才知道原来蒙古想与李阀来个夹击,一起进攻大兴皇朝,但因为主力都去西域征战,就想从辽国和满清各征调十万精锐助战,萧峰听闻后再三劝谏辽帝耶律洪基,结果触怒天颜,被关入天牢。

幸好萧峰身边的阿紫找准机会、在辽帝派人来爪时冒死逃了出来,还机灵地联系在大兴皇朝在上京的探子,才及时将消息传到梁都。

根据最新的情报,因为萧峰不肯遵命领兵入侵汉土,耶律洪基又忌惮他威望太高,将他定为谋逆大罪,明日午时就要问斩。

听罢所有前因后果,楚铮心中升起一股隐隐的不安,虽然秦如韵认为辽帝不会下黑手,但帝王心性谁说得准?辽帝完全可以提前暗害了萧峰,到时找个死囚易容后来行刑就是了——历史上类似的事还少么?

“如韵,你要不要回去书里的世界休息?我要加速了。”

“不要,我就要这样抱着你。”秦如韵反手搂紧了楚铮。

楚铮低头亲亲她的俏脸,下一瞬间,他的速度再次提升,化为一道几乎能撕破时空的电光,划破夜空的黑暗,向着辽国急驰而去。

……

黎明前最是黑暗。

上京城依然笼罩在黑暗的夜色之中,但城头处处都是火把,披甲兵士四处巡逻,人人神色紧张。

他们原本都是前几天才紧急调进上京城、换下原本由萧大王统率的那十万京营兵马。

要知道萧大王原本极得皇帝的信任,才执掌了辽国最精锐的京营兵马,但现在皇帝却将京营兵马以配合蒙古进攻汉土为由,调离上京城,统兵大将却非萧大王,还调了另外十万人马进京,这就很耐人寻味了。

很快营中就有小道消息传来,萧大王被皇帝下狱了!罪名是谋逆!

营中一片哗然,当初如果不是萧大王在十几万军中生擒敌酋、护驾有功,皇帝又怎能坐稳帝位?何况萧大王乃是皇帝的结义兄弟,平时最讲义气,又怎可能会谋逆?

一众兵士议论纷纷,但上头很快紧急下令,谁敢再讨论此事,以同罪诛之!

有聪明人意识到,这回是真要变天了,那些因为萧大王这外人忽然蹿升高位而不满的大人物们,开始落井下石了。

在强大的高压之下,谁也不敢多嘴再议论了,同情与怀疑的声音顿时消失了,只剩下紧张与肃杀的气息弥漫在上京城之中。

在某处不起眼宅院的地下室里,安放着一个巨大的铁笼子。

铁笼子打造得极为厚实,每根铁条都粗若小儿手臂,乃是精铁所制,就算是猛虎蛟龙关在里面都别想打破。

辽国南院大王、楚王萧峰就被关在里面。

地下室极为宽阔,墙壁里插满了火把,使得地下室光如白昼。

十几个实力高深莫测的超级高手侍立在四周,戒备地盯着萧峰。这些人当中不乏是达到返璞归真级别甚至天人合一境界的大宗师,由此可见辽帝对萧峰实力的重视和忌惮。

萧峰却旁若无人地坐在笼子里喝着酒,吃着烤好的羊腿。

他神色平静,就像身处南院大王的府第之中,还是那威风八面的南院大王,而非在一个阴冷的隐蔽地下室里沦为阶下囚。

就在这时,杂乱的脚步声响起,数十个高手护卫簇拥着一个全身披着华贵皮裘的男子缓步走下台阶,来到了铁笼之前。

萧峰抬头看到来人的脸,忍不住“啊”了声,翻身站起。

他手脚都戴着沉重的精铁镣铐,一动便哗啦作响。那些大宗师立时便闪身挡到了华服男子身上,警惕地盯着萧峰。

华服男子却依然立在原地,没半分的紧张。

萧峰心中黯然,行礼道:“臣萧峰,见过陛下。”

来人赫然正是大辽皇帝耶律洪基。

耶律洪基缓缓道:“兄弟,起来吧,不必多礼,你我虽名为君臣,却是经历过出生入死的结拜兄弟。萧峰啊萧峰,你说我该如何发落你才好?难道在你心里,我们大辽就比不上中原那些汉狗重要?”

萧峰听他意气萧索,也心生感概,他最是重义,当下拜伏道:“陛下明鉴。萧峰虽长于南朝,却是契丹人,自是忠于大辽忠于陛下,大辽若有危难,萧峰定会尽忠报国,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萧峰见耶律洪基听到这里已脸露喜色,咬咬牙,终究继续说下去:“但现在蒙古势大,才是我们大辽的敌人,大辽何必助他南侵汉土?一旦战火燃起,就是契丹和汉族两族百姓生灵涂炭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