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离解耀先不远处传来“铮!……嗡……”的一声十分刺耳的声音,把解耀先吓了一跳。解耀先随即反应过来,那是哈尔滨街头极为常见的剃头匠弄出的“唤头声”。那时,不仅有固定的理发店,,还有走街串巷的流动剃头匠。剃头匠使用的“唤头”,是两根条铁,一头烧结成把儿,另一头微张,全长一尺二寸。剃头匠左手拿着它,右手用一根五寸的大钉子,从两根铁条的缝隙中间向上挑,发出响亮的“铮!……嗡……”声音,就算是剃头的叫卖声。
“他娘的,吓老子一跳!……”解耀先头也不回的骂了一句之后,脑海中立刻出现剃头匠的形象:头戴破狗皮帽子,身穿脏兮兮的破棉袄,用扁担挑着剃头的挑子。挑子的一头是红漆长方凳,凳腿间有三个抽屉,最上面一个是放钱的,钱是从凳子面上开的小长方孔里塞进去的;第二、三个抽屉分别放置围布、刀、剪之类工具。挑子的另一头是个长圆笼,里面放一小火炉,上面放置一个大沿的黄铜盆,水总保持着一定热度。这一头下边三条腿,一条腿向上就像一个旗杆,旗杆上挂钢刀布和手巾。剃头挑子的这种模式,不但在哈尔滨如此,就是直到四川的重庆也没有两样。剃头挑子红漆长方凳是凉的一头,另一头是热的一头。由此衍生出比喻一件事情,只有一方的一厢情愿,另一方不同意的俗语:“剃头挑子一头热”。
“呵呵……死冷寒天的,谁冻得嘶嘶哈哈的找你剃头呀?……”解耀先想到“剃头挑子一头热”这句俗语,心中不免觉得好笑。可他立刻又联想到一提起杀大叛徒、大汉奸余震铎这件事,军统滨江组组长“毛二赖子”那只白毛老狐狸总是推三阻四的,总是拿军统“老板”来当挡箭牌。解耀先心中暗骂道:“他娘的!老子这旮沓要为国为民除害,‘毛二赖子’总是卟楞脑袋,老子这岂不是‘剃头的挑子一头热乎’?……不中!不中!送到嘴边儿的肥肉不吃白不吃,吃了也白吃!余震铎这个瘪犊子非杀不可!杀人这种‘湿活儿’只要行动迅速,选择的退路合适,自己和‘佛灯’脱险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就在解耀先妄动无名,杀机已动的时候,他的身后忽然传来一个小女孩儿稚嫩的声音:“爷爷,爷爷,我馋了!想吃傅家店老魏头儿家的馅儿饼,想喝他家的羊汤!……”
另一个苍老的声音十分慈爱的说道:“小喜子,傅家店老魏头儿家的馅儿饼肥而不腻,吃到嘴里那是满嘴的肉香。再来上一碗他家的羊汤……啧啧,爷爷都淌哈喇子了!呵呵……可这旮沓离傅家店太远,明儿个爷爷一准儿领你去老魏头儿家吃馅儿饼、喝羊汤。……”
祖孙二人的对话,让解耀先犹如一声霹雳击中了他的头顶,不由得悚然一惊。解耀先清楚,在这人来人往的大直街上枪声一响,那枪子儿可不长眼睛,难免殃及无辜的路人。解耀先的眼前仿佛出现了身后那可爱的小女孩儿,和她慈祥的爷爷身中数弹,倒在血泊中。
解耀先浑身打了一个寒战,不由得将脑袋向脖子里缩了缩。“佛灯”已经感觉到了解耀先身上发生的细微的变化,只是没弄明白解耀先究竟发现了什么,让“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的军统“六哥”一副神不守舍、举棋不定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