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秦月的话,徐阿姨点了点头。
“您真棒!”秦月夸赞着徐阿姨。
得到秦月的赞扬,徐阿姨很受用,也很自得。
秦月想了一下,“徐阿姨,那我问您,如果您的孩子还在,现在应该是多大了?”
“如果我的孩子还在,现在应该是多大了呢?”徐阿姨在努力地想。
秦月满怀希望地在等着徐阿姨的答案。
“不,不,我的孩子不在了,我的孩子长不大了”徐阿姨陷入悲痛之中。
秦月后悔了,觉得自己太操之过急了。
“徐阿姨,我们那一次发现兔子地方是那里吧?”
已经走到了山脚下,秦月指着前边的一个地方,他想转移徐阿姨的注意力。
“不是的,你记错了,是那个地方。”
徐阿姨纠正着秦月,她的注意力果然跟了过来。
往回走的路上,秦月在想:总的说来,母亲的思维还是比较混乱的,但是,她今天的表现算不算是向好的方面迈出了一步呢?是不是说明师公的用药是对症的呢?
回到家后,秦月急不可待地找五爷商讨。
把母亲方才的表现说给五爷后,秦月问:“五爷,您说她这是偶然一次,还是病情有了好转呢?如果是后者,是不是就可以说明我师公的药已经有了效果呢?”
谭五思索了一回会儿,摇了摇头,“月儿,我说不好,明天去武馆,去问问你师公,他应该知道。”说到这里,谭五停了一下,“华夏的歧黄之术,经历了几千年,有文字记载的有黄帝內经,本草纲目等等,还有许多民间口口相传的秘方。可以说是博大精深,底蕴丰厚。
“但是,它也有一些不足之处,比如,有些方面,就事论事,所谓只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也就在很大的程度上成为一种局限,而影响它的发展。还有一个很不好的方面,是搞神秘化,搞故弄玄虚,为江湖术士行骗大开方便之门。而你师公对歧黄之术的研究是有许多的独到之处的,有些方面,可以说是独辟蹊径,常常给人别开生面的感觉。”
秦月说:“五爷,您对歧黄之术也很有研究呀!”
谭五摇头,“我是受到你师公的耳熏目染,连一知半解都谈不上。”
第二天,秦月去武馆把这件事原原本本的说给了师公。慧雨很高兴,认为吃药见了成效是确定无疑的。
“月儿,我不是说了吗?这是个慢功夫,是急不来的。只要有效,就有希望,坚持下去,肯定会一天比一天好。”
听了师公鼓励的话,秦月的信心更足了。
过了些天,二当家的过来,秦月又把情况说给了他。
“这就对了,月儿,我不是和你说过了吗?吃药效果明显。看到包小红被的小孩没犯病,这可是这么多年来没有过的?”这位历来喜怒不形于色的人,再也无法掩饰自己的欣喜异常,“其实,我更看重她说的那句话,说她的孩子是要长大的。因为不久前她还说她的孩子很小的。”
秦月同样兴奋不已。
二当家的和徐阿姨兄妹俩个单独在一起待了好半天。
秦月送二当家的走的时候,他对秦月说:他的妹妹自从有病以来,情况从未这样好过。他征求秦月的意见,想请给他妹妹看过病,对治这种病很有专长的那位郎中,过来再给看一次。
秦月正巴不得一天把母亲的病治好,当然一百个愿意。
这一天,秦月去武馆的路上,有军营的士兵在路上等她。说李将军有急事,让她马上去军营。
是什么急事?是不是又有剿匪任务?去军营的路上,秦月问士兵,士兵说没听说要到什么地方剿匪?
到军营后,李如刚正在等她。秦月知道义父是藏不住事的人,一看他满面春风的样子,就知道有大喜事发生。
秦月正想问义父遇到了什么大喜事?李如刚把一张有字的纸交给了秦月。
秦月接过一看,原来是李家老爷写给义父的家书。秦月觉得自己看义父的家书不合适,把家书交还给了义父。
李如刚没接,又推给了秦月,“月儿,让你看你就看,快看!”
秦月定睛一看,原来是义父家有了大喜事,义父和义母喜得贵子。
“月儿,你义父有儿子了,我有儿子了。”李如刚高兴得差点跳了起来。
“义父,太好了,真是太好了,这是我这么多天来听到的最好的消息。老爷和老夫人还有我义母不知会高兴成什么样?”秦月也同样欣喜若狂。
“这还用说吗?说起来,最大的功臣还是你呀!月儿。”李如刚眼里充满慈爱。
“义父,怎么可以这么说?我没做什么呀?”秦月摇头。
李如刚说:“你义母和我说过了,你用内功为她疏通经脉,教她心法习练內功。否则,这是不可能的。”
秦月说:“就算我为义父做一点事,比起从小到大您为我的所做,也是沧海一粟、九牛一毛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