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朕所思所言所行,当为祖宗礼法!(1 / 2)

奉天殿内,气派万千。

置身于此地,与皇帝议论国家大事,乃是许多文人士子,这一辈子梦想的人生目标。

不过呢,对有些文人而言,效仿宋朝的那种「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执政理念,才是他们的人生终极目标。

然而,想要达成这一目标,在大明朝,貌似…还是有点困难的。

太祖高皇帝,也就洪武年间,肯定是没有一点戏的。

亲手撤掉丞相一职的他,是万万不会满足文人这一不切实际的想法。

后来他孙子建文帝,倒是个崇尚儒学能听得进劝的好人……

可惜了,好人,是当不了皇帝坐不稳龙椅的。

到了太宗文皇帝这一朝,虽说很多文臣都不喜他动不动就御驾亲征,但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文臣们的处境,开始慢慢好转了起来。

只要老实听话还能干点实事,终永乐一朝,多数文臣的小日子,过得还算蛮不错的。

而后,眼见永乐大帝龙驭宾天,迎来了尚儒学行善政的仁宣二帝,再加上诸多武勋老的老死的死,文臣们的权利和待遇,是肉眼可见地提升了许多。

可惜啊,这俩位在不少人的心中可以称得上是明君的好皇帝,竟会是如此短命!

当然了,只要前朝仁政继续实施下去,皇帝的死活,对于他们这些臣子而言,也不是天塌下来那般重要的事情。

只不过,眼下这位刚刚亲政还没几年的年轻皇帝,其行事作风,瞧那样子,有点不按套路来啊!

先是宠信宦官灭了满朝文武的威风,又在御驾亲征期间迎来了一次奄遏下水大捷,班师回朝还想趁机实施一些所谓的强国之策。

回过头看看,不少联想能力较为丰富的臣子,顿感细思极恐啊!

当然了,不管这是皇帝提前预谋的,还是后来慢慢转变过来的,曾经少不更事的这位皇帝,应该是奔着明君的方向去发展的。

按理来说,这绝对算得上是一件令人喜闻乐见的事情,但是……

如若这一套强国之策让眼前这位年轻皇帝全部整下来,那这代表着最高权利的京师朝堂,往后十几年或是几十年内…岂不成了皇帝的一言堂?

在不少文臣看来,这事可不能这么办啊!

皇帝自我矫正的方向好归好,但那也得奔着他们喜欢的方向去改变,而非是他自己喜欢的方向。

至于皇帝的新政嘛,这种给大家提升福利待遇的好政策,他们也不是真心想反对。

只不过,这些良政,要想顺利实施的话,那得和他们这些臣子有商有量,朝议个几日几夜,方才是朝堂正道之举。

所以说,瞧见一脸淡淡笑意的皇帝认可了向敬的谏言以后,不少人的脸上,也跟着浮现出了欣慰笑容。

可惜了,让他们失望的却是,年轻的皇帝,接下来还有话要讲。

“卿所言,还是有点道理的…不过,事有缓急轻重!”

“《庄子·天运》有云:礼义法度者,应时而变者也。观时而制法,因事而制礼,法度制令,各顺其宜。”

“朕御驾亲征期间,一切当以军机大事为重。打胜仗,驱寇虏,保家卫国戍边疆,这才是最要紧的事情。”

“于谦他身为四朝老臣,曾多次跟随太宗文皇帝还有先帝出征塞外征讨寇虏,更是参加了平乱汉王一役……”

“这种允文允武还是太宗文皇帝指名道姓留给后世子孙的柱国大臣,朕还是信得过的。”

“现在看来,朕的确没有用错人!”

“怎么…朕与臣子两不相疑,还给大明朝带来了难得的和平,诸位爱卿,难道说,尔等都不喜欢?”

“至于向卿所言的后汉世祖光武皇帝,朕书读得少,倒是不知这位千古一帝,有何违背祖宗礼法的地方?”

说实话,放任于谦那么大的权利,王迪还是有点后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