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永十年冬,元日刚过,乾清宫大朝会,这是元日后第一次大朝会。
一众大臣从大明门踏入了皇城。
相识的官员遇到了相谈甚欢。
抚平大捷后,朝廷外患彻底解除,这几年辽东开拓有条不紊,南洋平顺。
中原数百万流民下南洋闯关东,内部流民之患解除。
南方佃租降到了两成,北方是两成半到三成。
不是士绅们愿意降佃租,是没有太多的人手,迫使他们不得不降下来。
大明自耕农和佃户的日子有了极大的好转。
如今大明外患解除,内忧瓦解。
朝野官员倒是悠闲起来。
一众官员在乾清宫前汇集,在孙传庭为首的阁臣引领下踏入大殿。
朱慈烺从后进进入大殿,安坐龙案后,众臣叩拜。
“诸卿有何建言。”
“陛下,东阁大学士陈新甲因病致仕,内阁开缺,不知陛下属意何人接任。”
孙传庭道。
如今大明政务繁巨,实在是太广大了。
这十余年相当于再开拓出一个大明来,南北万余里,每日里的庶务堆积如山。
四个阁臣,都有专责。
朱慈烺沉吟了一下,陈新甲真不是触怒他而被迫致仕,而是身体出了问题,头晕目眩,不能任事,修养数月不好,只能上书乞骸骨了。
朱慈烺感觉无数目光投向他。
看来很多人对这个位置跃跃欲试。
“朕思量多时,决意晋兵部尚书刘之虞为文渊阁大学士,入阁任事,处置政务。”
登时下面发出鼓噪声。
刘之虞确实劳苦功高,谁都承认这件事。
问题是,刘之虞有致命的弱点,不能出任阁臣。
刘之虞很紧张,这是他期盼的一刻,谁不想拜相,位极人臣。
只是他知道自己的弱点,本没有报什么大的期望,没想到陛下真的属意他。
“陛下,刘尚书入阁,颇有争议吧,第一个,刘尚书只是秀才出身,功名有憾,第二个,刘尚书从未入馆阁随侍,只怕贸然入阁,不能服众吧。”
左都御史蒋拱宸首先反对。
他其实也期盼自己能成为入阁,他自咐资历足够。
没想到刘之虞这个后辈走在他前面,蒋拱宸接受不能。
而且他以为提出反对的理由很充分。
大明的阁臣一般来讲必须入馆阁,随侍陛下,在朝中开拓眼界,甚至成为陛下皇子的侍讲,这是标配,这百多年来一直如此,这是默认的规制,基本都是这个官途。
当然,事急从权,康永朝以来,孙传庭、堵胤锡、陈新甲等人都不曾入翰林院,也入阁了。
但那毕竟是战时。
现在天下平定,应该恢复旧制了。
再者,成为阁臣,本来都要进士出身。
还是康永朝,因为战事紧急,用人急迫,陈新甲这个熟知兵事的兵部尚书入阁,但他也是举人出身,这已经是历任阁臣最差的了。
而刘之虞就是一个秀才出身,他入阁,那就太勉强了。
大明的阁臣何等尊贵,不能坏了规矩。
蒋拱宸的话引来不少朝臣的赞同附和。
刘之虞深吸口气,脸上有些涨红,他准备出列请辞。
‘诸卿,什么规制,那是默认的所谓规制而已,再者,刘卿功勋卓著,世间少有能及,’
朱慈烺淡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