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三章 成了(1 / 2)

“那郑芝龙,果真有那么大的本事?”崇祯帝有些奇怪地问道。

“可不是呢,儿臣听说,天启六至七年(1626~1627年),闽南发生严重旱灾,遍野赤土,许多村落连草根树皮都被吃尽。

农历二月,郑芝龙招抚了泉州饥民数万人赴台拓垦,郑芝龙至天启七年已有船700艘,其还打败了副总兵俞咨皋,杀对手许心素。

郑芝龙对百姓很仁慈,不但不杀人,甚至救济贫苦,威望比官家还高。“所到地方但令报水(即通报官府踪迹),而未尝杀人。有彻贫者,且以钱米与之。”

天启七年(1627年)还发生一场驻台荷军与郑军的战争,结果荷军败北。崇祯元年(1628年),闽南又遭大旱,饥民甚众。、

郑芝龙在福建巡抚熊文灿的支持下,再度招纳漳、泉灾民数万人,“人给银三两,三人给牛一头”,用海船运到台湾垦荒定居。

郑芝龙对朝廷表示以“剪除夷寇、剿平诸盗”为己任,诏授海防游击,任“五虎游击将军”,离开他多年经营的海上根据地台湾,坐镇闽海。

据说此时,郑芝龙有部众3万余人,船只千余艘,仍率领原部,如此之人,如若不加以约束,朝廷水师孱弱,将来必成大患。”朱慈烺直接点名了郑芝龙的潜在威胁。

皇帝最怕什么,怕自己的地位不稳,怕自己的权威受损,现在崇祯帝都感觉到了,内心最是不稳定,也是最惶恐。

听了朱慈烺的话,崇祯帝勃然大怒,“熊文灿该杀,熊文灿该杀。”

见到崇祯帝的样子,朱慈烺安慰道:“父皇息怒,这熊文灿也是没办法,朝廷水师打不过郑芝龙,为了息事宁人,同时也是为了安宁地方,他也只好如此。

况且现下朝廷缺钱,没钱打战,也拿郑芝龙没办法,这水师也不是一朝一夕可成的,眼下只有诏安和安抚郑芝龙,不过可以让其将儿子和兄弟送来京师作为人质,可以暂时的制约他。”

“唉,也只有如此了。皇儿所说甚是。”在场的长叹一声,他能怎么办?没钱什么都做不了,只有妥协,还能怎么办?

“王伴伴,你记得下旨让郑芝龙送儿子和兄弟来京,同时给他下个圣旨,安抚一下,省得有不必要的麻烦。他的事随着幼军武学的事儿一道办理,省得他有想法。”崇祯帝随即给王承恩再次交代了一番。

“是,陛下,老臣记住了,之后会亲自处理此事。”王承恩又再次回答。

“父皇,儿臣还有一个请求,今后随着幼军和幼军武学人员的增多,幼军还继续在浅邸中怕是不太妥当啊?儿臣和李邦华大人商量了一下,想了一个办法。

那就是去城外找一个皇庄,将其改造成幼军武学驻地,其实儿臣也觉得武学设在城里不太适合,读书学习的地方就不能太安逸了,不利于他们的成长。

这些人就不能让他们闲下来,要一刻不停地驱使着他们前行,如果将幼军武学设在城里,相信那些勋贵子弟会夜夜笙歌,流连花丛,绝不会认真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