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之间,近十日过去了。
刘赫对大猛杀死冯栾一案,一直强压着不放,只准许廷尉将其羁押在牢狱之中,即不准用刑,也不准审讯,还有一间自己的单间,一日三餐都如往常一样,或是蔡文姬送来,或是蔡邕派人送来,或是宫中的御膳送进来给他食用,甚至于刘赫与张妤,还亲自前往牢中探望了两次。
这大猛虽然不知道这牢狱是个什么地方,不过让他离开了自己媳妇和儿子,自然是十分不甘愿,十几个狱卒都摁他不住,还是刘赫去了狱中,好一番哄,才让他暂时安份了下来。
这段时间内,众臣多次朝会,竟然十分意外的没有再提起此事,他们不提,刘赫自然也懒得提了。
他原本是准备为自己举办三十岁寿辰,借此大赦天下。如今被王允说得大猛罪在不赦,那办这寿辰也便没有了心思,荀彧、荀攸、崔钧等人,虽然这几日也多有提出辩驳之法,却都有所疏漏之处,刘赫自然不甚满意。
不过好在冯芳等人对此也并没有催促,刘赫也就顺其自然,反正只要自己不明令赦免大猛,不授人以柄,谅那些大臣世家,也不敢做半点与朝廷为难的小动作。
这日,刘赫正在批阅奏章时,忽然想到了什么,抬头看向了荀彧。
“文若,今年各地举孝廉、举茂才之名单,该陆续送来了吧?”
这个时期,没有科举制度,一个人要出仕为官,靠的是察举制,举孝廉考察的是品德,举茂才考察的是学识,只有通过两项察举的其中之一,才能被举荐出仕,从小吏开始,逐渐踏入仕途。
刘赫登基以后,也想过对此改革,采用科举制,但是无奈知识普及程度太低,绝大多数寻常百姓,识字不过几十个,数百个而已,办了科举制也是无用。
因此,最后刘赫还是选择,只对察举制的调查、举荐流程进行严格化,而没有直接将整个制度加以变换。
往年都是年初开始,各地挑选品德才学优异之士,随后进行考察,确定名单后,上报州府,再由州府进行审核考校,一直到年底,各地方才陆续将最终的名单呈报上来,依照往年惯例,从十月初开始,司隶地区的察举名单,便会呈送到朝廷,随后便是凉州、并州等地,一直到年关之前,才能全部察举完毕,随后第二年开春,朝廷将这些人分别委任。
自刘赫登基以来,朝廷中枢也好,地方郡县也罢,官员太过缺乏,与此同时,还不断有官员因年老体衰而离任,还有因为战事原因,有些地方官员被敌军、贼寇斩杀。
另外,刘赫所辖地盘也日渐增多,而攻略下来的新州郡的官员,多数是原诸侯所委任,自然不会对朝廷有多少忠心,所以往往要替换掉大多数。
因此,刘赫麾下的官员空缺,不但没有被填补,反而越来越大,如今幽州、兖州,以及冀州原本划归公孙瓒治理的数十县,也都要重新委派官员,这可实在给刘赫出了一个大大的难题。
有鉴于此,刘赫对每年察举上来的名单,都尤为重视,总是盼着人才能多一些,好解了自己的燃眉之急。
荀彧站起身来,拱手而立:“回禀陛下,截至今日,臣尚未收到任何一地呈送而来之察举名单。”
“嗯?怎得今年各地如此懈怠?旁的地方倒也罢了,道准他们俱在京畿之地任职,他们所辖之处,何以也没有名单送来?”
刘赫十分疑惑。
荀彧显然早有准备,说道:“臣在数日前,曾派人催促过左冯翊、右扶风等人,想来今明两日,当有消息回报。”
刘赫对荀彧的能力自然没有丝毫怀疑:“嗯,此事文若记着便是。察举制关乎朝廷存续,不可谓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