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主政,刘封主军,李严等一干重臣辅佐,这是蜀汉最为理想的国家治理体系。
在治理内政及协调朝堂各方势力方面,诸葛亮有着相父、托孤大臣的先天优势,别人比不了。
就比如刘封,要是他插手刘禅、刘永之间的纷争,就会卷入一场皇位争夺战中,到时候就算他什么也不想,也会被人抹黑污言。
刘封有意催促诸葛亮返回,不过,从汉中前线的情况来看,诸葛亮即便想回,一时半会也回不来。
就在刘封滞留成都之时,汉魏汉中前线,曹真、诸葛亮之间持续不断的小磨擦,逐渐演化为一场大规模的战事。
前一阵,魏国大将军,督关中诸军事的曹真得知死对头刘封应孙权之邀,居然跑去攻打合肥,不由得喜出望外。
诸葛亮的军事能力,在演义中描述得神乎其神,可以呼风唤雨,指挥若定,但在曹真等人看来,诸葛亮还不如刘封来得厉害。
诸葛亮有卧龙之名,更多的是以谋士的身份出现,从街亭之役来看,诸葛亮指挥能力上佳,但性格过稳,不愿冒险,只要抓住这一点,魏军就能料敌于先,所以,在战场上,曹真并不担心诸葛亮。
相反,让曹真捉摸不定的,反倒是刘封,原因就是吃过大亏。
汉国这边,诸葛亮下令督造汉城、乐城,加强汉中的防御,这两座山城大致的位置,就是汉中的沔阳、城固一带,沔阳城由萧何所筑,是刘备汉中之战的驻军之地,也是蜀汉的龙兴之地。
有了这两座山城之后,诸葛亮就开始从东线调兵往陇右,准备倾全力在祁山、陇山方向发动一次不亚于前番规模的北伐。
汉魏前线,双方各有斥候、细作潜伏于对方军中,汉军在汉中一带的调动,没有瞒过曹真的眼睛。
诸葛亮忙着修城,兵力上又有倾斜,曹真自然不会放过。
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秧。曹真在与司马懿等关中诸将商议之后,立即向曹叡上表伐蜀议案,拟从褒斜谷、骆谷快速进兵,抢一个时间差,先打蜀汉一个措手不及。
曹真的这一计划如果真的实行,成功与否暂先不论,打乱蜀汉的北伐计划是肯定的,汉魏两军在褒斜道上对峙时间一长,诸葛亮好不容易积存的粮秣又要消耗大半。
只是这个伐蜀议案送到洛阳,司空陈群却认为斜谷太险阻,难以进退,魏军要想取胜难度太大,陈群是四朝元老,又是九品中正制的倡导者,在魏国朝堂上威望极高,他的意见曹叡也不能不当回事。
曹真好不容易觅到蜀汉布防上的疏漏,却被老家伙陈群否定,顿时气不打一处来。
为了说服曹叡,曹真亲赴洛阳,力陈伐蜀的重要性,同时,呈上关中诸将如张郃、郭淮、郝昭等人的信件,曹叡见到诸将士气高涨,终于下定决心同意伐蜀。
魏太和四年,春。
在紧急上报曹叡之后,曹真、张郃、司马懿三人各领精兵,从子午道、褒斜道、祁山道三路发兵,大军合计十五万人,进攻蜀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