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得民心者得天下(1 / 2)

在梁伯和一位民部员外郎等人的陪同下,李医视察了一下别业里的各个育苗温棚,看了看温棚里那些作物的生长情况。

一年多过去,这里已变得更加规范,更加整齐了。

别业里除了住人的一些建筑,其它所有建筑都在天暖和的时候翻建了一遍,变得焕然一新,也更加适合培种育苗。

至于翻建的图纸,自然是由李医提供的,更接近于后世的温室大棚。

原本在这座别业里做事的那些流民和百姓,现在都已成为民部的农业专家和技术人员,成了领皇粮的编制内人员,大小都有些职衔。

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已不在这里,而是以农业技术专家的身份,去各地教授百姓们新生产技术了。

仅剩的几个,都是其中的佼佼者,都身负重任,在这里担任选种育种的工作。

此外,他们也负责带新人,教新人各种新生产技术。

看见李医到来,这些家伙都激动不已,纷纷带着各自的徒弟上来见礼。

看到这些家伙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李医也很高兴。

见面的时候,他都会嘘寒问暖一番,关怀一下他们个人及家里的情况。

当然,他也会勉励这些家伙一番,并再三告诫他们,在教授徒弟的时候,千万不能藏私。

那种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想法,千万不能有。

这些家伙自然点头不已,声称绝不会干那种缺德的事情。

至于那些新来别业里做事的人,对李医都无比崇敬,一个个毕恭毕敬的。

在别业里视察一圈后,李医就来到会客厅,跟梁伯他们闲聊起来。

聊了没一会,柳如霜和魏晨两口子也赶来了这里。

进门拜见之后,李医就让夫妇二人坐了下来,闲聊起来。

“一年多未见,不知你们花圃的生意如何?日子过得可还好?”

魏晨连忙躬身回道:

“劳公子挂念,家里一切都好,花圃的生意也不错,收入可观”

李医点了点头,随即接着说道:

“家里好就行,至于非烟那丫头,你们不用担心,无病无灾,没有任何问题”

“离开长安的路上,一直由我本人教导她各种知识,她很聪慧,学的也很快”

“到了杭州后,由于我有很多事情,就招了几位先生教导她们几个,琴棋书画、诗书礼易,什么都没落下”

“除了这些,非烟也在学习武艺,进步不小,等过些时日你们看到她,一定会大吃一惊,……”

听到这里,柳如霜已泪流满面,魏晨也感动的眼眶发热。

等李医介绍完情况,这对夫妻立刻起身,然后来到会客厅中央,扑通一下就跪在了地上。

“多谢公子照拂,非烟能跟着公子,是她三生三世修来的福气,草民夫妇感激不尽”

说着,这对夫妻就砰砰砰地磕了三个响头。

李医轻轻挥了挥手,微笑着说道:

“不必多礼,起来说话吧”

“非烟既然跟着我,我就有责任教导她,让她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柳如霜和魏晨站了起来,两人都满眼激动之色。

接下来,李医继续跟梁伯和这对夫妻闲聊着,说了说这一年多各自的事情。

大约半个时辰后,他才起身离开这座别业。

当他走出别业,赫然发现。

聚集在别业门口的百姓更多了,密密麻麻的,早已将这条街道堵了个水泄不通。

无一例外,这些长安百姓之所以赶来这里,就是为了看医公子一眼,过来问声好。

之前那几个准备自赎的青楼花娘,也在人群中,就站在人群前面。

她们每个人都背着一个大大的包袱,虽然满脸泪痕,眼中却充满喜悦和希望。

很显然,她们已完成自赎,成为了自由身。

看到李医从别业里出来,聚集在门口所有百姓立刻长揖到地,齐声高呼道:

“见过公子”

那几位刚刚重获自由的花娘,则齐齐上前两步,扑通一下就跪在地上,开始给李医磕头。

“多谢公子搭救,民女们感激不尽”

李医看了看这几个年轻女人,然后微笑着朗声说道:

“不必多礼,都起来吧,有人会带你们去城中的卫生学堂”

“那里有住宿的地方,也管一日三餐,你们只需好好学习护理知识即可”

“等学成之后,你们就可以出去做事了,为我大唐百姓服务,救死扶伤,再也不用以色事人了”

随着他这番话,那几个年轻女人顿时都激动的泪如雨下。

她们又用力磕了三个响头,这才站起身来,重新背起了各自的包袱。

起身之后的她们,仅有的那点惶恐和彷徨,已彻底消失不见。

取而代之的,是满眼的希望,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

这时的她们个,都好像重获新生一般,似乎也变得更加美丽了,即便她们现在穿着都很朴素。

看着她们这副状态,李医满意地点了点头。

聚集在别业门口的众多长安百姓,则都满眼感动,也为她们感到高兴不已。

其中一些年轻男子,看着她们甚至已双眼放光。

“好!真是太好了!”

随着人群前面的一位老爷子高声叫好,其他所有人立刻跟上,都在轰然叫好和鼓掌。

眨眼之间,这片掌声和叫好声就已响彻整个街区。

掌声之中,李医抬手叫了一名大唐公司的管事过来,让他带着这些刚获自由的女人去长安卫生学堂。

临走之际,那几个女人再次跪在地上,哽咽着磕了几个头谢恩,这才起身离去。

随后,李医就走向那些百姓,跟百姓们闲聊了起来,关心大家的生活等等。

闲聊的同时,他也向不远处的东市走去。

离开长安一年多了,他也想去东市看看市场上的情况。

周围那些百姓都不舍离去,纷纷跟了上来。

没一会功夫,李医就已抵达东市。

他的到来,立刻在东市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快看,医公子来东市了”

随着一阵激动不已的喊声,东市西侧入口处的所有人,都转头看向了声音传来的方向。

下一刻,人们就看到面带微笑,漫步走进东市的医公子。

行进过程中,他不停跟周围的百姓挥手打着招呼,不停跟大家客套寒暄着。

“见过公子”

他所过之处,所有人都在躬身施礼,每个人也兴奋不已。

“不必多礼,大家各自忙着吧”

李医微笑着挥手说道,跟周围这些熟悉的长安百姓们打着招呼。

与此同时,他也在观察东市的情况。

相比去年离开长安时,东市已变得更加繁华了,市场上的店铺和货物也更多了。

还有就是,在市场上逛街购物的老百姓,气色也变得更好,出手更阔绰了。

这点从人们手里拎着的货物上,就能清楚地看出来。

很显然,长安百姓的生活变得更好了,都更加富足了,而且好的不是一点半点。

看到这种情况,李医满意地点了点头。

正行进间,万年县县令带着几位手下和东市市署官员,匆忙赶到了这里。

这些都是老熟人,也就不用检查戒备了。

来到近前,万年县令带着众人齐刷刷地长揖到地,躬身见礼。

“吾等见过公子”

李医连忙上前两步,亲手扶起了万年县令。

“县尊大人快快请起,大家不必多礼”

随着他的动作,万年县令立刻直起了身体。其他人也都一样。

接下来,李医就跟这些官员聊了起来。

闲聊两句之后,他指了指眼前繁荣的东市,然后微笑着说道:

“看得出来,东市变得比之前更加繁荣了,市场上的货物也更多了,这是一件好事”

“但东市具体发生了哪些变化,我却不是很清楚,哪位大人能给我介绍一下东市的变化?”

话音未落,一位东市市署官员就站了出来,恭恭敬敬地躬身说道:

“公子慧眼如炬,在这一年里,东市的确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变得更加繁荣昌盛”

“东市的占地虽然没有扩大,但在东市经商的商户,却比一年前增加了近三成,已将所有地方都填的满满当当”

“现在的东市,已是一铺难求、一位难求,东市上出售的货物数量和规模,也比过去多了很多,大了很多”

“来自大唐各地的货物,以及来自大唐之外各国的货物,可以说数不胜数,种类繁多,想要什么货物基本都能在东西市买到,……”

李医满意地点了点头,随即赞赏不已地说道:

“看来大家都很勤勉和努力,才会形成这样的局面,让东市变得如此繁荣”

“这是一件大好事,能让我大唐的经济变得更有活力,变得更加富足,也能让老百姓得到很多实惠和便利”

听到这话,几位东市官员都面露得意之色,与有荣焉。

接下来,李医就跟这些官员一起,一边查看了解东市的情况,一边往前走去。

与此同时,东市上几乎所有商家和顾客都已知道,医公子来了东市视察。

人们纷纷停住脚步,踮起脚尖、抻着脖子,都满怀期待地向李医所在的方向看去。

当他带人走到近前,人们又纷纷闪向两边,然后恭恭敬敬地躬身施礼,高声问候。

“见过公子”

一时间,这样的问候声响彻了整个东市。

前行一段距离后,李医就让万年县令等人离开了,让他们去忙各自的事情,不必陪着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