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到一百步。胸墙后面仍是毫无反应,骑兵慢慢提继续前进,刚跑进七十步,几名骑兵突然摔倒,马匹向旁边一歪,就有跪倒在地的,还有的马匹突然失了前蹄,两条前腿跪倒在地把骑兵掀下马来。摔下来的骑手不明所以,在地上翻滚了好几圈才站起来,仍然兀自晕头转向,突然又被后面疾驰而来的马匹撞倒。有几匹马冲得快的,在地上摔得打了几个滚。后面的骑兵一调马头从两旁明军预留的出击通道跑过,岂知还是有部分马匹也跌倒在地。不少马匹还撞在前面挣扎而起的马匹身上,掀起了一阵混乱。后续的骑兵纷纷减慢度,在七十步外的地方停下来。
明军的前排火枪仍然无一射击,这让祖泽溥露出些奇怪的神色,以往的明军都是老远就开枪放炮,十分热闹,等冲到面前他们反而没有弹药了。祖泽溥曾经也是明军,对于鸟铳再熟悉不过了,对于明军的战法也非常清楚。此后对付闯营和西营的时候,很少遇到鸟铳手,也是因为闯营和西营都是农民军,所以远程打击还是以射箭、标枪和弹弓为主。
在十七世纪前期,火枪对阵弓箭并没有太大的优势。如果是步弓,使用重箭也是很有威力的,在五十步的距离也就是四十六七米,也能破甲,而且射速更快。但是,在十七世纪中后期,火枪的优势就明显体现出来了。正是因为火药武器的广泛使用才轰碎了封建社会的武士阶层。
可惜,在原本的历史上明朝实在太不走运,没有再挺五十年。如果挺过了冰河时代,火药武器再发展一些,满清怕是就要被消灭在关外了。然而,崇祯这个二百五,三搞两搞,把明朝搞垮了,南明也没能坚持多久。满清入关后,按照多铎的法,他们伟大满洲贵胄终于实现了夙愿,“把下汉人狗崽子的头都给剃了”。
祖泽溥也是沙场宿将,知道那胸墙的门道,在他看来那墙后面藏着的一定是鸟铳兵。可是,这些兵却能忍住不去打放火枪,这让祖泽溥感到不太好办,甚至隐隐感觉要倒霉。
此时,明军胸墙缺口后面闪出一些弓箭手,开始向停下的蒙古和汉军骑兵射箭。近卫军的近战兵,不论是长枪手,短抢手还是斩马刀兵,都不需要听从号令,只要敌入五十步,近战兵中会射箭的人便可以还击,步弓在五十步对骑弓有绝对优势,对方又是停止的骑兵,目标很大。所以,很快就有十七八个骑兵被射郑蒙古骑兵和汉军骑兵大多没有铠甲,箭支对他们威胁很大,几匹被射中马吃痛后乱跳狂奔,把骑手摔下马来,骑兵乱成一团,其他人赶快策马跑散,分为几人一队。
让李存真吃惊的是,蒙古和汉军骑兵居然没有就此退走,他们展现出了超出李存真预料的战斗意志。这几百骑兵缓慢的跑过坑坑洼洼的那段地段,进入五十步之内,在正面横向又策马疾奔起来,他们几人一组,在正面三十步外穿梭往来。
马背上长大的蒙古人熟练的用骑弓斜向抛射,箭支借着马力高高飘起,数百支轻箭飞上空,然后在空中划过一道完美的抛物线,往胸墙后面的明军阵地落下。发出一阵击中铠甲的叮叮当当的声响,中间夹杂着几声惨剑
惨叫主要来自近卫军第三师方向。那里是新兵比较集中的地方。很多新兵身上穿的不是板甲,而是锁子甲,还有的士兵穿的是两层牛皮的皮甲。这样的铠甲虽然也有不的防御作用,奈何箭只太多,有的箭只角度过于刁钻,正好射中明军。导致受伤,发出惨剑
汉军骑兵就非常可笑了,他们不会使用弓箭,主要是使用三眼火铳。三眼火铳属于火门枪,这种武器没有抛射的功能。无奈之下这些骑兵只能放慢速度,朝着胸墙缺口处的明军弓箭手射击,一阵阵的轰鸣伴随着白烟吐出无数的铅弹,向明军射来,明军士兵猝不及防,被铅弹击中倒地,很快就被拖入到胸墙后面,然后又有其他明军弓箭手填补他的位置,继续向清军射箭。好几个清军汉军骑兵中箭跌下马来。
明军被一波波箭雨侵袭,同样的,满清的骑兵也不好受。明军的每个缺口都有几名箭手,对着阵前跑过的骑兵射击,战阵上箭支穿梭往来,不时地还有三眼铳射击腾起的白烟和着子弹的呼啸声,马匹嘶鸣和马蹄践踏大地的声音传来。清军一方不断有马匹摔倒在地上,步弓威力远胜骑弓,蒙古骑兵渐渐落了下风。汉兵的三眼铳最多打放三次,之后就只能当成锤子使用,不大一会汉军骑兵的三眼铳也打完了,他们没有了远程武器,只好退开。如此一来,满清骑兵在对射当中,彻底处于下风,他们射出的箭虽然多,但很多都打在胸墙上,侥幸射中明军也不过是让他们受了轻伤,而且轻箭对明军的铁甲基本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