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万张黑貂皮换四万大明流民?”
包括范十在内的汉商掌柜们,听到张天昭的话,无不异常惊诧,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同时,一个巨大的疑问,也在他们的心底,自然而然地泛起来。
你一个苦寒之地的胡人部落,要用八万黑貂皮,换我大明四万流民,姑且,不说这事能不能办到。
就问你一句话,你要这么多的流民来干什么,恐怕你也要回答不上来吧?
汉商们的反应,张天昭看在眼里,可心中明镜似的,就猜出他们所想的疑问。
“诸位掌柜,是不是都认为,我们的部落,是胡人的部落?”
张天昭从座位站起来,走到掌柜们面前,收起了脸上的笑容,用极其认真的语气,对他们说道:“其实,我是个汉人,我的祖上,包括我们部落3300多丁口,全部都是汉人,都是纯正的汉人血脉。”
“什么,这……这不可能吧?”
“就是啊,汉人怎么会到这里来?”
“太匪夷所思了,不敢信哪!”
“……”
张天昭的话,再次把汉商们震惊到目瞪口呆,然后就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
议论的内容,说什么的都有。
但就是不相信,在极北的苦寒之地,会有一个汉人的部落,在倔强地生存着。
“掌柜们信不信,等听完我们部落的来龙去脉,再下定论好不好?”
张天昭搬过一张椅子,大马金刀地坐在他们面前。口音却换上正宗的南京官话说,“其实,我们的老祖宗,就在当年跟大明的太祖皇帝争天下、割据了东南半壁江山的老吴王张士城……”
在当时,敢去蒙古人地盘做生意的汉商们,基本能操一口流利的蒙古话。刚才,张天昭还和他们说着蒙古话,可转眼间,就说出一口标准得不能再标准的南京官话。
这一次,在座的汉商,倒没有被他的南京官话震惊到。而是对张天昭说的话,多了两分相信——如果不是家庭的见闻习染,试问,一个十来岁的小胡人,能说出一口标准的大明官话?
在这里,插一句话。在明朝,由于开国时定都南京,所以南京话,也就是成了明朝的官话。
有人说过,当你专注于某一件事情的时候,那么时间的流逝,对你来说,就是不知不觉的。
当下,用这句来形容那些听张天昭讲述部落历史的掌柜们,是最切合不过的。
在张天昭长达半个时辰的讲述中,八个汉商掌柜,个个都在认真地听着他说的每一句话。
直到,他们亲耳听到张天昭说:“到了今年,我们在北迁250多年后,在冥冥之中,受到老吴王的指引。
于是,在二月初,我们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国号为大周王国,定都安国城。
诸们掌柜,可能,你们不会相信吧,我们大周国的领士,可比大明的两京十三省宽广得多。
我们的国土,从南边的北海,到北边的海洋,有6900里宽。从西边的叶尼塞河,到东边的白令海峡,有12800里之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