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_弄回来的宝贝(5)(2 / 2)

紫色 situhan 5785 字 2021-12-11

魏东琴的话可谓是一针见血。在华夏,收藏的目的本身就五花八门,有的人是个人爱好,比如,一些人就喜欢收藏蛐蛐罐、蝈蝈葫芦这些玩意。有些人是珍藏古董和文物,自己收藏加欣赏,一些名贵的重器和字画等等往往在这样人手里。还有一些人就是以藏养财,公司有闲钱的时候,不是放进银行吃利息,也不拿出来去放贷,而是购买价值连城的重器押在公司里,等闲是不会拿出来变现的。

曾经有一些公司临时缺少头寸,他们不是把公司的资产拿出去抵押,而是拿着持有某件国宝重器的文书去抵押,几个月转悠下来,公司难关度过,东西还是自己的,等于是让重器的市场价值临时显现一把,这样的企业目前并不在少数。

可是,如何去调查哪些企业有这样的重器,偏偏又因为经营的问题急等着挪借头寸呢?这已经超出了拍卖公司的业务范畴了。方丹没有想到第一次股东会议就卡壳了,他自己也回答不了几个股东提出的问题,更是对薛万锦这个第二大股东的拒绝毫无办法,只能黑着脸宣布休会,他打算找人咨询一下。

不光是方丹想找人咨询,薛万锦王锐他们也想找小老大问问啊,这洋驴子到底是要尥啥蹶子啊?按照这俩人的秉性,干脆把方丹的公司搅黄拉倒。

“方丹先生,你一定要守住!咬住!我们的水印画已经接近尾声,咱们第一炮就在华夏搞,华人是懂那些水印画的,我相信那是可以成功的。”托马斯在电话里大声的,很兴奋的给方丹打气,“另外,我们大都会博物馆通过清理,一些积压在仓库了半个世纪的东西,被证明没有多少文物价值,正打算出让,我完全可以去那边做做工作,让博物馆的营销部报送你这里来,这样,至少可以解决你三分之一的上拍物品,剩下的,我相信你在欧洲也有不少啊,不会很难的。”

还别说,有了托马斯这顿忽悠,方丹的心情好了许多。大都会博物馆的仓库里到底有多少“文物垃圾”,没有人知道,早在二战结束后,许多从海外回国的美国大兵,他们纷纷把从别国弄回来的一些“破烂”送到博物馆的收购处,往往几个美元就成交了,甚至白送,别以为大都会博物馆的藏品都是来的那么光明正大,有些就是从垃圾里扒拉出来的,有些还是趁火打劫抢过来的……

“小老大,现在,公司办起来了,你可不能撒手不管啊?你也不想想,我们几个全都是棒槌啊,啥都不懂,那个方丹很霸气的,要我们交关系,这算个什么事嘛!太气人了,早知道这样,我还就不跟他合作了!个板嘛的!”

薛万锦这一急眼,连家乡的口头语都带出来了,李凡在工地上正在测量石窟里的石像呢,接到薛万锦这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的电话,也被薛万锦那急嗤白咧的口气逗笑了,不过,他才不在乎薛万锦这些人有啥脾气呢。

“我现在很忙,原本也没打算让你们如何去对付方丹的,现在还是我们给他下套的时候,不要着急,关系你们只管交啊,详细点,都是业务里的,让他派人去钻烟囱就是了,而你们几个,我给你们指个地方,去香港的摩罗街,记住了,只要是西洋人的物件,低于1000港币的,你们全收,超过的不要,收好了就放到石大庆那里,我会通过远程鉴别的,记住了,只能去香港,其他地方不去。”

李凡在电话里说着,薛万锦就连忙叫其他几个人也凑过来听听。

“那要是香港的那些倒爷把价钱涨上去咋办?咱们都去了,那价钱肯定涨!”王锐在旁边插嘴说道,“你这不是叫我们去当凯子吗?当一回不算啥,可名声呢!”

“王总!你有啥名声啊?就是个棒槌的名声,那个运气好的另一层含义是啥?不就是说你靠运气吗?他们涨价,难道你们不会事先说清楚吗?凡是超标的一律不收!看他们怎么办,1000块是杠杠,他们就是弄出1000件来,能有几个钱?100万而已,可是一千件里要是有那么一两件是漏,这个账你们自己算去,我懒得跟你们具体解释了。”李凡在电话里又开始了鼓励他们,“你们可都是商界精英,对付这些小人物难道说还没有办法?还要我指点?真是白在圈里混这么多年了,我都不好意思继续跟你们说了……另外,你们先把拍卖会的邀请函做好,把你们几个股东的大名打上去,把需要搜集的名目列出来,最后加上‘一定有惊喜’的字样,以你们几个大股东的声誉写这样的话,后面的事情不用我多说了吧?”

“可是,我们的名字公开了好吗?”薛万锦百思不得其解。

“你混球啊!个人的名字写个啥?写公司的名字啊!你们本身就是公司法人行为,写自己的名字,找骂啊?那么多集团一挂上去,方丹那个名字还真是不够看的,华人信奉啥?现在可不是弄个啥洋名字就能忽悠人了,给产品起洋名的年代早过去了,老百姓看的就是你们那啥啥集团的!明白吗?”

李凡也实在懒得搭理这群呆鸟了,说完就挂了电话。他现在正忙着呢。

薛万锦几个还真是被李凡给点醒了,是啊,不说他们几个的公司牌头,那兰氏集团、邓氏集团是那么轻易的让人家挂牌子的吗?一旦挂上去了,那是个啥效应?只是,他们搞不清为啥李凡让他们去香港扫货,可是他们现在不理解也得干。

其实,李凡还是有算计的,香港是个很特殊的地方,二战以后以及后来的美国在越南大败以及其他若干次的东南亚排华事件,许多在东南亚一带的华侨寻找的第一个避风地就是香港,而华人又有着超级敏感的收藏心态,许多殖民时期的遗物就是如此在香港集中的,而其他地方却是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