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_歪招(4)(2 / 2)

紫色 situhan 5548 字 2021-12-11

“大学生?你学是什么专业?实话告诉你们,那边训练的女兵没有一个不是大学毕业的,她们有的是顶尖大学的毕业生,有的是军医大学的毕业生,参加高考后的她们没有一个是低于一本的大学毕业生,你有什么可骄傲的?”杨队长一副不屑的口气,“我读的第一个大学是中科大,后来我又参军转学到了军校,要论学历,你们比不了,可要论对国家对民族的认识,你们更是比不了!”

杨队长的话让这些女孩子呆住了,那几个体育系的压根就不敢吭声了,还有几个是学医的,勉强还能凑合,可还有的是学啥子“广告学”“家政服务管理”专业的,这些女生着实是无法跟杨队长比文化了。

“到这里来训练,你们将会面对人生中第一次艰难困苦的考验,好在这个考验对你们来说是有惊无险,把它当成一次对精神和个性的磨练,这对你们将来走入社会是有好处的。温室里的花朵永远经不起风雨,谁能保证自己的一生都是平坦的阳光大道?谁能保证你们将来的生活就是和和美美的没有波澜?经历过磨难,你们起码在心智上就有了承受的能力!在性格上也受到了一次锤炼!”

不能不说,杨队长的话很富有哲理,至少大周说不出这个水平来。大周虽然是在部队里带过,而他的军训也就是那么回事,再说了,在大周的那个年代,吃苦是光荣的,是每个人都必须经历的,根本就没有抵触情绪。而21世纪的年轻人,压根就不知道这些,他们从懂事开始就被灌输了太多享乐和愉悦的教育,稍微严厉一点,不是给学校玩个啥子跳楼,就是跑到家长那里去哭诉抱怨,弄的学校现在也像医院那样的出现“校闹”,整个民族的最基本的传承都被颠覆了。

在我们这个民族里,医生是被尊敬和供奉的职业,在过去,民间有一句话,“医治不死病”,这句话表面上看很直白,很简单,似乎也是为医生找托词。可实际上却是表达了民间百姓对医生的一种宽容和尊敬。对应的当然就是“医者父母心”,同样表达了医生这个职业对待病人的态度。所以,我们在古籍野史里去查去看,根本找不到当代医闹的先例,在过去,医治好病人是天经地义,没治好也是不能怪医生,哪怕是碰上了俗手或者庸医,只能怪那人的命不好,用死者去威胁医生,换取更多更大的收益,这在我们的传承里是没有的。可是现在呢?

过去,在北方一般称医生为“大夫”,而在南方则称医生为“郎中”。许多人不理解这样的称呼是怎么来的,在这里啰嗦几句。

医生的医字,繁体是这样写的,“醫”,根据象形文字的解释,其意很复杂,不过我们基本上可以理解为“有专门的人把受伤的箭头拔出来放在容器里,还有被兵器砍伤的地方,用药酒消毒治疗”。这就是古篆体醫字里面有箭矢的“矢”,有形容兵器的“殳”(读shu一声)和形容酒的“酉”。但是,这个醫从一开始的地位低下到后来的地位高贵也是经历了千百年的实践才形成的结果。

首先,没有文化,不认识字肯定当不了医生,而在古代,识文断字的人都是贵人,都成为了“士”,事实上,许多著名的古代医生本身就是官。其次,到了唐末五代,朝政**,卖官鬻爵,致使民间官衔泛滥。走在大街上,随便碰上一个人保不齐就有个啥官衔。于是,以官名打招呼逐渐形成风气。比如叫读书人为“相公”,称工匠为“待诏”,连卖茶的都会被叫一声“茶博士”。引申到后来,当铺老板叫“朝奉”,有钱人叫“员外”。社会上任何职业都可以用相应的官职名称来称呼。这也是后来的朝代不得不把官名改的原因之一,于是,原来那些古官名就成为某些职业的称呼了,比如说“员外”“朝奉”的称呼一直延续到明清。

管医生叫大夫,有些西化的人说是从外语“道客特”音译过来的,说是简化后的叫法,其实这是大错特错的,他们还振振有词的说,“大”字的发言区别,其实,“大”字本身就是多音字,山大王,难道也是因为“道客特”吗?

医生这个职业非常特殊,上至皇帝,下至平民谁都离不开,因此人们就用官职中品级极高的“大夫”、“郎中”来称呼他们。把医生称为“大夫”真正的起始是从北宋开始的。在北宋,医务制度和医学管理有了相当的发展。当时负担管理医疗行政的官职很多,翰林医官院的医官就分为七级,官职有二十二种之多,如和安大夫、成和大夫、成全大夫等等。这样,“大夫”就成了医生的正式称呼,没有了唐末那种胡乱叫恭维的意思了,多了尊重和恭敬。这才是正解。

再说这师道尊严,我们民族是典型的无神论者民族,不够也有信仰,那就是“天地君亲师”,把老师排进这样的序列里,很是不得了啊。天地太抽象了,你最多就是说几句“老天爷你看见了吗”“老天爷啊,你开开眼吧”“你不怕下地狱吗”这样的话,而所谓“君”,现在已经没有了,那还剩下什么?就剩下了亲和师了,可现在全盘西化教育方式后,这个师似乎也没有了。

西方文化的侵袭,改变了许多人对医疗和学习的态度,这不知道是历史的倒退还是历史的悲剧。为什么西方的诸多思潮和思想别的方面很难影响我们,偏偏这两样东西影响了我们?这就是我们民族本身的一个秉性使然,那就是我们特别的喜欢宠溺下一代,特别喜欢小孩,认为小孩的一切错误都是可以原谅的。在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长大了就好了,就明白了。”所以,在华夏,孩子永远是孩子,是最喜庆和最吉祥的。

是我们的先辈不知道宠溺的危害吗?也不是,在古代,为了杜绝这样的问题,曾经公开规定“父不抱子”,虽然起源是周礼中对先人的祭祀,可这里面却是充满了教育上的的哲理,说的简单点,就是做父亲的要威严,要严格的教育下一代。可惜,现如今这些都没了,一代更比一代娇气,一代更比一代纨绔。

当天,并没有展开训练,而是展开小组讨论,“怎么去看待残酷的训练”。到了晚上,在小小的礼堂里,大家看的电影是《刘胡兰》《赵一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