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拍在一个豪华五星级酒店的综合厅里举行,这与上次李凡参加的拍卖会大同小异。王锐为了装扮的更像,居然是坐着轮椅前来的。推着轮椅的自然是他的太太。而魏东琴这则是挽着老公的胳膊走了进来。李凡身着普通的棉夹克走了进去,他的邀请函是王锐单独为他要的,为了衬托,李凡干脆把凯琳娜也带了来。
“第一次参加拍卖会,我就是在法国也没有参加过,看上去还是很稀奇的。”凯琳娜笑眯眯的挽着李凡的胳膊,两人俨然是一对不起眼的“富二代”。
自打一些暴发户的“富二代”先后出事后,许多富二代都开始“低调”和“扮傻”,甚至有的富二代还去隐藏身份的参加义工。能够拿到到这里来的邀请函,肯定就不一般,到这里来的人,穿的越是讲究的怕是越是没啥料。没见那些拍卖师和工作人员一个个的都人模狗样的穿着名牌西装吗?而那些年纪大的人,不是中式老棉袄就是简单的一件棉夹克,最多是带了一件风衣。别说是中国了,就是在西方,越是有钱的富豪越是不喜欢身穿正装,穿正装的都是唬人的。当一个人的生活已经不需要去面对别人的时候,穿西装其实就是受罪。
要说现在拍卖的物品也跟原来不一样了。在以前,拍卖行上经常出现的瓷器、铜器和各种古玩。可是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碳14技术的应用,热释光技术的应用,使原来真假难辨的传统古玩是越来越少了,除非是已经得到了最后的科学确认,那些真假难辨的古玩已经很难再出现在拍卖市场上了。
那现在的拍卖会上拍卖些啥呢?这就要细说“古玩”和“文玩”这两个词了。的确,对于有着几百年悠久历史的古董,现代科技已经可以断代,但这个断代并不是完全没有弹性和漏洞的。比如说,不管是用碳14来检测还是用热释光仪器,检测出来的是年代,而不是真假。这是其一。其二,拍卖行上不不限制拍品必须是古董,现代的艺术品也是热门,尤其是当代和近代的名人字画,这些东西即便是用碳14来检测,也是无法解决真假问题。由于距离现代的时间太近,伪造者和模仿者完全可以使用那个年代的纸张和油墨来临摹,用设备去检测根本就无法得出准确的鉴定。而玩文玩古玩这一行的人,喜欢的就是在这种真真假假的环境中,享受那种患得患失的心态,领略一朝捡宝的兴奋,品尝打眼的苦果。
这次的拍卖会上就出现了好几幅名人的画作,拍卖行给出的提示是,“真假有争论,买者自负”。这种提示是很微妙的,实际上是告诉参加拍卖的客人,这个画说是真的,没有确凿的证据,说是假的也同样没有确凿的证据,也就是说,这些存疑的画都没有考证,愿意不愿意承担这个风险和收益,要看买者自己了。
这样的画好卖吗?当然,只要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这个画是假的,那么这个画的潜在价值就是很高的。因为存疑,所以拍卖的价格肯定是远远低于这幅画真作者的原画。以低廉的价格去赌最后的高额回报,许多“暴发户”是最愿意干的。
在这次秋拍上,一开始就出现了热闹的场面,因为,第一轮推出的一轮古陶瓷,确切的说,竟然是唐朝的“秘色瓷”。而这些瓷器在以前也出现过在拍卖会上,只不过,那个时候无法判断为是秘色瓷,都是以南宋时期的影青来上拍的。法门寺地宫打开以后,唐代秘色瓷终于真相大白,再加上使用热释光技术断代,使一些在基建过程中发现的古墓出土的一些残缺的瓷器也先后被认定。于是,流传在民间的一些影青顿时身价暴涨,要知道,从南宋的影青变成了唐朝的秘色瓷,价格何止番一倍啊!据说,一个残缺的酒杯就卖出了3500万。
今天上拍的秘色瓷不仅经过了热释光的鉴定,而且还经过了专家的考证,整个拍卖的过程中,拍卖师特别点出了“这是经过科学鉴定后确认”的这个主题。
现如今有许多民企,在流动资金充裕的时候,宁可购买一些名贵的古董文玩压在自己的仓库里,也不愿意把企业的游资轻易的放出去给银行去赚钱。很多人都知道,把钱存在银行里,利息低不说,还会随着时间贬值。而在公司里存放价值连城的古董字画,不仅不会贬值,而且还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的升职。当年在伦敦拍卖的那个元青花是卖了1500万英镑,当时价值是2。5亿人民币,可是仅仅过了10年,这个东西的估值已经升值到了16亿人民币。
今天上拍的这些唐代秘色瓷,从照片上看,从介绍上看,都属那个时代的精品。我们知道,在北宋以前的瓷器基本上以素瓷为主,什么是素瓷?说个大白话就是我们去小店里买一个平常吃饭的碗,这个碗上什么颜色和图画都没有,这就是素瓷。在那个年代的瓷器虽然说都是素瓷,可并不是平板一块,而是有暗刻的花纹和装饰,这也可以说是当时流行的越窑产品的一个特色。
说起越窑来,一般人不是很熟悉。根据史**载,从东汉时期开始,在浙江杭州湾南边这一带就出现了窑口,生产各种生活器皿。随着市场的需求扩大,窑口也开始向四周扩展,逐步形成了以上虞、余姚、慈溪、宁波这些地区的诸多窑口。东汉时期,这一地区当时统属“越州”管辖,所以,这里出产的瓷器就被叫着越窑瓷器。到了唐代,著名的秘色瓷就是产于越窑,那个法门寺地宫里出来的秘色瓷据说就是越窑慈溪窑口生产的。而目前有许多后来被鉴定出来“追认”秘色瓷瓷器的产地就不好说了,有些五花八门,甚至偏离的还不近。
陶瓷,是我们平常的叫法,其中的区别一般人并不是很清楚。有些教科书上说,陶和瓷的区别主要是烧造温度上的差异。烧制陶器的温度一般在800°左右,而烧制瓷器则是需要至少1200°。现在经过科学的验证,确定烧制瓷器的温度是1235°左右。其实,这个说法并不是很准确的。除了温度的差异以外,烧制的材料也是有重大差异的。烧制陶器对材料的选择不严格,一般的黏土和黄土都行,只要研磨精细就可以烧制。而烧制瓷器则不然,用黄土和黏土是绝对烧制不出来真正瓷器的,必须要用高岭土,一般人也简称为瓷土。
中国的瓷器发展按照考古和科学的分析是源于北方,壮大于南方。根据考古考证,中国最早的瓷器出现在商代,距离现在四千多年。而那个时候,长江以南基本上是荒蛮时期,别说到处是水泽地带,也无法实现烧瓷的高温。要知道,用普通木材去烧无论如何也弄不出1200°以上的高温,即便是用上好的木炭,其最高温度也不会过千度。在历史考证中,说华夏民族使用煤炭的时间是在汉代,这个分析其实是错误的。没有把与煤炭相关的产业考虑进去,仅仅是从考古发现上做了判断。其实,华夏北方民族在商代就已经发现了可以燃烧的“湮石”,并且加以利用,否则,4200年前瓷器是如何烧制出来的?
促使瓷器烧造难移的最大原因其实也不完全是因为战争,而是因为瓷土的供给和瓷土的质量。虽然在北宋时期,五大名窑基本上是在河南河北一带,只有哥窑的窑址目前没有定论。那是不是说在河南河北等地拥有大量的瓷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