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_相女婿(6)(1 / 2)

紫色 situhan 5550 字 2021-12-11

要说别的,李涌肯定得仔细的问问,可说起来他们这么晚才到了中间落脚的城市吃晚饭,就李涌那脑子还不明白是个啥事吗?虽然没有见过外甥女和耿浩开车,可这个时候小丽打来电话告状,这就说明了一切。为了安全,李涌毫不客气的下达了“最后判决”。他相信,自己的话能确保儿子“坚决执行”。

李凡年纪越大,与父亲之间的谈话就越少,这其实是传承,秉性的传承。

这一脉的老祖李久,平时就是个不大爱说话的人。不是他不能说,而是他不想说,尤其是对那些很难跟他说明白的人。与其那么累,不如干脆见机行事,少了些废话。也少了累心。正所谓“智者多寂寞”,当一个人的智商越高,能够围在身边的人就越少。也许在一开始的时候还会热心的去“帮助”和“辅导”一些弱智者,可当遭遇一次次的失败以后,剩下的就是越来越寂寞。

第二代的李江,生存的年代特殊,自己的青春也特特殊。在李涌小的时候基本上不记得自己亲生母亲的样子,两父子之间基本上也是话少情多。李江不会武功,可是秉性其实跟老子李久一样。平时话不多,着急了也就是蹲在门口抽着香烟。本身是个技术大拿,可就是能够委屈的窝在一个小小的水文站里混了前半生。他是真的不明白还是懦弱?都不是,是懒得去和那些不明白的人掰扯。

第三代李涌,从记事的时候开始就是个单亲家庭,他跟父亲的交流也是一个奇葩的模式,有屁就放,无事去玩。能够不给家里添乱添堵,那就算是万事大吉了。从小养成了自立自强的给个性,传承了祖辈的善良、忠厚和机智。要不,怎么就造就出了他那样的怪胎?从小无意中的习武却浑然不知,还以为是为了强身健体,可以替家里省点医药费呢。直到长大后才发觉原来自己从小练就的东西并不简单,就像老牛反刍那样的再回头细品,最后得到大成。李涌打小从没想过自己的将来会是个医生,可是阴差阳错的最后成了世界名医,还肩负着各种责任的满世界折腾,一辈子过的严谨、博学、刺激和惊险,完了还觉得挺惬意和自豪。

到了李凡这一代,结果还是一样。父子俩之间的话从来都不多,就是传授李凡武功,李涌也就是那么简单的几句。随着李凡的成长,李涌更是没啥话跟儿子去说了。而李凡也是一样,他喜欢的东西跟父亲不一样,成长的条件和背景也不一样,可说起来他所爱好的一切不也是家传吗?他在李家镇的历史资料里可是清楚的看到,自己的曾祖父那可是个古玩玉器珠宝等各个方面的大行家,就是在战乱年代,也没少了用这技能赚钱养家养弟兄们,给组织提供经费,最后还捎带着养兵。可见,什么本事达到了一定的程度,那都是可以走出正道都可以登堂入室。

有了老爸的支持,李凡俨然成为这次“报到行动”的最后总指挥。吃完了“晚饭”,开房睡觉,车子也找了个地方充电。第二天一大早起来,李凡毫不客气的把耿浩叫了起来,然后去敲表姐和凯琳娜她们的门,宣布,每个人只有15分钟的“洗漱时间”,逼着大家快速登车。而他自己早就洗漱完毕去楼下服务台退房了。然后开着车到附近的早点摊上,所有人都去吃当地的早餐,什么面窝啦,豆皮啦,热干面啦,牛肉粉啦。李凡给大家的时间是十分钟,吃不完可以打包。

当上了高速,这一路上就见李凡“狂飙”起来,车子开的是又快又稳,还特么的特别的省电。没法不省电,这一路上至少有三分之一的路程是“滑行”的,滑行的电动车是反向充电的。等到中午找了个服务区吃饭上厕所的时候,李凡才把车子开到充电桩上去充电,这简直让耿浩“百思不得其解”,一个物理系的大学生,在李凡这里彻底的“蒙圈”了。

邓小丽和凯琳娜可是舒服了,两人在后座上这通“补觉”,就好像是坐着火车的卧铺那样,现在的座椅可都是能调平的,那个邓小丽也许是做梦梦见吃好东西了,就见那口水都快流到睡枕上了。李凡倒是没咋注意这些,可是缺德的耿浩却是拿着手机悄悄的拍了一段视频,据说,这段视频最后成为耿浩的“救命稻草”,只要受到女友的“欺压”就拿出来保命,对此,邓小丽恨死了。

仅仅是用了八个多小时,车子就进城了,快到的时候,耿浩都有些不相信自己的看着手机上的时间,这还包括了他们中午在某个服务区吃饭休息了半小时,老幺这个车是怎么开的?这也太神速了吧?可事实摆在那里,不服不行。

第一时间把邓小丽送到了外语学院,一说出姓名,负责接待新生的头头顿时就满脸春风热情接待,还给相关领导打了电话,于是,邓小丽几乎都没怎么费劲的就“被”接待了。耿浩像个小跟班似得围着小丽周围转,反正两人腻歪的可以。

外语学院也是今非昔比,从原来的单一语言学员改编成了多学科多学习的语言综合大学。这也是与时俱进,也是发展的环境对这个学校提出的新要求的结果。可是,学校做了改变后基本上还是吃“拨款”这一条路,最多就是特殊服务的时候收取一点点专业翻译的服务费。而邓义辉的丽辉集团向这个学校直接捐款建立“物理实验室”还是第一个。这该是个啥概念?这就是告诉外语学院的相关部门,相关的老师和教授,“别光想着去当技术翻译了,也可以把想到、见到的新东西先验证一下嘛,更有可能在能力范围之内进行自己可以做的各项研究。”

这样的好事落在了外语学院,不啻于耿浩一家的感觉,这简直就是天上掉馅饼了,自己走大运了……更重要的是,这个先河一开,物理系可以这样,那么化学系呢?电子系呢?其他的各个学习呢?谁能说这不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样板?

至于说捐助方特别指定了一个新生必须学物理?那简直就是给学校送人才嘛!何况人家本身就是考理科的高分学生,报这个学校的志愿简直就是一种苍天的恩赐啊!这样的学生能不引起校方的重视吗?就差在大门口拉上“热烈欢迎邓小丽同学进入我校学习”的大横幅了。可是,大横渡不拉,不等于在接待处不立块“特殊”的牌子啊,上书,“邓小丽同学报到处”,特事特办。其他学生有意见?行啊,你提,你要是也能给学校里拉来赞助和投资,保证也给你树一块。

看着那块牌子,邓小丽很快就从开始的吃惊不解到后来的享受和得意,那满脸的笑容和豪横的拽劲就没降低过,她还热情的介绍了耿浩的身份,得,耿浩也很快落入了该学校相关部门的法眼里,就在不久的将来,该学校派人找耿浩洽谈,初步确定“聘请”耿浩同志为该校的物理系讲师兼实验室的副主任。耿浩还没有毕业,自己好像就成了香饽饽,至于后来到底怎么样……后面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