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二章 不服你来(1)(2 / 2)

紫色 situhan 4831 字 2022-11-30

“你少来,我可是汉学家,在你们华人的文化里,这私人师生的级别是最高的,唉,我怎么就没有想到要去收一些私人学生呢?”哈维一边说一边摇头。

“呵呵,那也得有人原意拜你为师啊?再说了,当下的西方文明里,这样的师生关系已经不多见了,再说了,你们这里也没有什么师道尊严的说法,当老师的不过是一份工作,拿着工资就要对学生尽教学的义务,其实,我们那里普通的教育现在也是这样,想要成为私人学生的也不多,但是还有,算是保留着传承。”

李凡说起这个来,心里其实是很晦涩的,他是研究古代学的,自然知道在华夏古代,求学和教学之间的师道关系有多么重要,华人在古代讲究的是,“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可随着近代新文化运动,那样的观念被抛弃了,被说成是腐朽的糟粕,而引进的新式教育模式其实就是西方教育模式的翻版,如果不是华人传统文化的强大,西方现在流行的“快乐教育”怕也是要在全国泛滥,好在,在这个方面西方人很难忽悠华人,华人都知道,学本事,学知识来不得半点的弄不虚作假,更是知道,人无贵贱之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所以,几乎家家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几乎家家都对孩子的教育非常重视,非常认真。

也不是没有人在国内鼓吹“快乐教育”,可是没有市场,在这样的大是大非面前想忽悠华人?太难了,任何一个家庭都知道子女教育问题有多重要,任何一个华人都明白“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的道理,成天玩乐能学到知识?哄鬼!

可是近代引进的西式教育把师生关系给完全改变了,传统的尊师思想几乎都被抛弃了,严格说起来,也是在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现如今,有些教授成了叫兽,有些学生成了噱声,弄得许多师生关系龌龊不堪,甚至还出现诸多的学术剽窃和扯烂污的事情,所以,现如今有德行的文化人是轻易不收学生的。这也从另一个层面确定了一个标准,那些越是喜欢收学生,收研究生的人,其品行就越差,有的人还为收学生相互撕咬,什么乱七八糟的话都敢说,什么龌龊事都敢干。

哈维被李凡给说的无语,的确,在这边发生的事情在西方一样不少,要不然西方的大学里,那些教授干嘛像走马灯一样的轮换呢?能够在一个学校里有长期聘任的人,或者在某学校里担任教授超过二十年的人,一般都是品行不错的,而在一个学校干上一两年就换地方的,尤其是看着他们拿出来花哨的履历上那一长串知名大学名单的人,十有八九就是个人渣和骗子,这样的人在西方可是不少。

“李,我还是在想,那两个高足杯肯定会有人仿制的,那种瓷器的制作工艺并不难啊,我在制作的时候就没遇到啥困难,我不觉得我比那些知名的瓷艺大师高明,只要有人出钱,我相信就会有人去做!”汤汉姆忍不住还是把说出疑问。

“呵呵…能够仿出高足杯的人肯定不少,可能烧出来的人…我估计很难,要不我给你们出个点子,或许就能让瓷艺界爆发出点什么特殊的彩球来。”李凡突然灵光闪现,一个新的点子出现在脑海里,“把两个高足杯送到汉堡大学理相分析室里,做出各种电子扫描图像和光谱**图像,把图片打印出来,通过电脑分析,让那些数据归纳后列出一个指标来,然后嘛,你们完全可以悬赏求物啊!”

“悬赏求物?这是个什么意思?”汤汉姆还是没想明白,其实李凡说的那些技术上的检测他已经做完了,压根不需要去汉堡大学里做,他的工作室里各种检测仪器可是不少的。“那些具体的量化数据我已经归纳好了,你等会,我调出来发给你,你看看是不是这样的?我也用仪器测过各种古代瓷器,与我们的这些数据完全对不上,所以,在不是仿制是独创的问题上我还是有把握的。”

“呵呵,你自己检测出来的算数吗?找汉堡大学弄,那是权威发布!”

哈维可不像汤汉姆那样死脑筋,他立即咂嘛出味道来了,“那悬赏多少钱?”

“这个吗……物以稀为贵,既然是悬赏,那就是为了求证我们的“无法复制”断言,既然是无法复制的艺术品,那价钱能便宜吗?我看你悬赏……不,不搞悬赏了,设定一个期限,在这个期限内,由哈维公司赞助,举办一次‘高足杯复制锦标赛’,设立一二三等奖,然后,把获奖的标准发出去,达不到就都没有奖,空缺,留待下一届,每次的奖金都可以顺延积累,谁要不服,来吧!”

“哈哈哈……”听了李凡的话,哈维终于忍不住大笑起来了,“凡是前来报名参赛的人都得先缴纳报名费,为了以示公平,我们完全可以给他们发放我们的瓷土,这样,不管是成与败,我们都不会亏钱,你们说,我这补充好不好?”

“我说你……到底是学者还是一个善于钻营的牟利者啊?你是想连举办的费用都给省略?难道说你就不怕人家不去竞标,拿着你给的瓷土去研究?再说了,你设定多高的报名费啊?要是高了,谁还来啊?你当人家是傻瓜被你骗?再说了,人家说你限定瓷土才是不公平呢,我看啊,这些都不用规定那么细,而对使用瓷土嘛给于自由,想用我们的也行,花钱买就是了,你们进价多少加上点保管费不就行啦,至于报名费嘛,太便宜不成,那降低了格调,太贵了也不行,干脆,以五千欧元为准,而且,这个报名费你不要收,全**托儿童基金会去操作,归他们,这样你不就高调了吗?还能结交一个新的单位,何乐而不为呢?”李凡说。

此时的马勤已经换好衣服出来了,不过作为弟子,哪里敢跟师父排排坐啊?自己拿了个小方凳坐在了李凡的侧后方,这也是马老在家里事先教好的,要不然,就马勤这年纪的愣头青,哪里会懂得这些规矩?怕是会傻乎乎的站在旁边了。

华人的讲究几乎无处不在,比如,吃饭的主位在哪里?与长辈如何说话?家里来客人,小辈还如何打招呼?边看一些小年轻在外面疯玩的时候啥都不在乎,可真回到家里过年,一个二个都规矩着呢,有的就是嫌规矩多,打过招呼就跑出去玩了,可有的场合不能走啊,只能蔫不唧的坐在犄角旮旯里熬,这些似乎都是胎里带来的,要是连这些都不懂,那一定会被人骂“有人养没人教”的野种。

马勤此时算是明白为啥爷爷让自己拜这个看上去年纪比自己最多大上一圈的人当老师了,这老师是真有本事,就这么闲聊,一个轰动的项目策划就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