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这些信息,蒙斯特在参加维也纳音乐节组委会讨论时,就提出了新的建议,说是音乐节,是对音乐如何如何,可实际上谁都知道,音乐节是典型的商务活动,是受到奥地利相关机构非常重视的商业活动,奥地利每年就是通过音乐节的组织,吸引大批游客前来奥地利参观旅游,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和盈利。
为什么邀请那么多顶级乐团前来?不就是让许多游客能够在维也纳一次性就把世界顶级乐团的演奏“一网打尽”吗?你去其它任何地方,只能欣赏其中之一,你没法对比,可在维也纳,你就能满足,就可以在相隔时间不长的环境里对各个乐团的演奏进行对比,没有这些噱头,谁特么原意花钱到这地方来啊?
而维也纳市里面每年为这音乐节的花费其实也是不少的,但是,想起整个城市的收入来说,那点钱又算不了什么了,毕竟在不到一个月的音乐节里,维也纳各方面的收入可是不少,你想电视转播?行!掏钱就行。你想把自己的乐器拿到这里来推销?行,各处显耀的广告位置都给你留着呢,掏钱吧!你想在音乐节里推销其它的奢侈品?那更是欢迎啦,不过,你的向当地的一些机构交钱……
就是那些顶级乐团的前来,也不是说到这边来进行音乐交流的,那也是要过来赚钱的,他们可不是来拿所谓的营销分成的,那都是有明码标价的,拿提成?万一票是门票卖不出去咋办?那不是砸自己牌子吗?所以,越是顶级的乐团,越是要直接拿出场费,给就来,不给就……演出太忙,目前排不出空档来。
于德伦带着的乐团其实也是出去捞金的,现如今,白干的事情有没有?有,很少了,由于在国际上的排名靠后,出场费给的就相应的少一些,这也是没法子的事情,有时,为了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促进各国人民的友好,一些友好组织就会变相的给一些补贴,而通过在国际上的巡演,往往又是乐团创牌子的机会,尤其是到了华人扎堆的地方,那是铁定不赔,就看赚多赚少了,只要比原来预定的演出场次多了,那一定是赚的盆满钵满了,这个,业内人士都明白。
这次,本来于德伦那边的出场费将将够费用的,于德伦也没想在维也纳那边捞多少钱,能去,就已经是一个面子问题了,毕竟,这不同于平日里的演出,这是正宗的受邀出场,是一种纯粹的在音乐上的突破,于德伦非常重视这次演出。
有人说了,金色大厅的演出可是不得了的事情啊,去那里演出足够有面了,就别讲究啥不啥得啦,能受到组织方给的邀请就非常了不起了,就别讲价啦!
这话既对也不对,说对,在维也纳音乐节期间去那里演出,的确是有些牛,全世界有头有脸的乐团多了不说,至少能有30多个,除了顶尖级别的那几个外,其实其它乐团的水平都在伯仲之间,说不上谁比谁更高一些。因此,每年能够去参加音乐节的乐团还真是不多,就连柏林爱乐乐团,伦敦交响乐团,芝加哥交响乐团,你手上要是没有新东西,人家也未必就给你发邀请,想一招鲜吃遍天?起码在音乐界似乎不行,再好的音乐,总是在耳边响,换谁都会审美疲劳的。
所以,能在众多乐团里脱颖而出,的确不容易,这个音乐节,你搞经营的啥啥可以用钱买,这受邀出场……光有钱还不行,这也是为什么各大乐团搞业务的人压力很大的原因,总是把世界顶级人才搜罗到自己麾下,总是在陈旧的曲目中推陈出新,要不然,上百年的荣耀很有可能就没法继续了。
几个老牌的顶级乐团,往往也是支撑音乐节的台柱子,要是没有这些乐团去,游客也不买账啊,比如说,没有柏林爱乐乐团参加,德国的游客至少减少一半,同理,没有伦敦的交响乐团,英国游客也不来了,还有法国的,基本上每年为了平衡,这些老牌乐团还都不担心拿不到邀请。可是新的面孔也必须要有啊,于是,音乐节组委会每年都会邀请新面孔前来,你光新还不行,还得有一定的知名度。
于德伦的乐团就是在这样背景下获得邀请的,当然,他不知道,这里面有刘道源的穿针引线,有那几把瓜尔内里琴在发挥作用,他以为论资排辈到他了。
说不对,那就是另外一番景象了。金色大厅还有一个俗称,叫金钱大厅,也就是说,你只要有钱,可以自己租那里的演出大厅,可以使劲的粉饰自己的面貌,据说,在国际上有不少人都是攒够了钱,花钱去那里租一次,然后就连篇累牍的吹嘘自己曾经在金色大厅举行个人专场音乐会,如何如何,于是,对外的商演就升级了,叫价也不是原来的白菜价了,据说,这一套每年都在那里上演。
有人问了,你自己租演,有多少观众买账啊?嘿嘿,无须买账,大把的赠票等在那里,只要幕后的运作团队策划精准,外人是看不出来的,说起来都是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