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李凡特地把好哥们谢伟长给带了过来,因为,在许多地方,要用到谢伟长生产的特殊仪器和设备,同时,也是想给谢伟长开拓国际市场。
谢伟长的企业在国内早就名声在外了,可是毕竟经营的是市场很小的特殊行当,就是那些方便农村打井的小设备,市场的需求也是非常有限的,何况,还有不少跟进的大公司,采用谢伟长的技术,发展出更厉害的农用设备,在那个方面,谢伟长是无法与那些大公司大企业竞争的,所以,他玩的还是特殊行当里的“一招鲜”。在李凡的指点下,先后攻克了火灾现场、地震救援现场、意外灾害现场等特殊环境下的各种挖掘设备,还有为三边森林管理方面的特殊设备等等,这些设备的生产和交付,使谢伟长的公司发展起来,可明显的是后劲不足,毕竟,设备这东西不是消耗品,你不可能做的质量很烂,一台设备至少能运行好多年,而使用这些设备的市场就那么大,很容易就饱和了,这也是让谢伟长头疼的地方。
而在特殊考古装备上,谢伟长的产品倒是没有竞争对手,可是全国能有几个趁得起买专业设备的考古专业队伍?为了给谢伟长一个保底的基础,李凡与马嵬曾共同策划,邀请谢伟长为y大学考古队特别设备顾问,同时,承担考古队内工人的招聘、培训和安置管理,这也是李凡玩的另一个花样,有了这个基础,谢伟长的企业至少是不会饿死,甚至可以用另外一种形式存留下来。
y大学本来是没有考古职业队伍的,可连续的几次参与重大考古发掘,都以优异的结果让y大学在业内名声鹊起,尤其是许多原来不能搞,不敢搞的科考项目,最后到了y大学这里都迎刃而解,于是,在朱家清的坚持下,在李凡的策划下,y大学对外是宣称有一支专业的考古队,而对内则是有一支半专业的考古队。
所是半专业,那是因为考古队挂靠在古代学系,主要的考古人员都是系里的老师教授,需要时,临时搭建班子,调入一些学生跟着。除了这些外,将干粗活的基础工人队伍交给了顾问谢伟长了,为此,学校每年固定的给谢伟长的公司拨款,谢伟长则是在家乡招聘工人,需要的时候要拉得出去,干得了活。
对于这样的设计,朱家清一开始就有龃龉,说这多少类似古代军队里的吃空饷,可李凡却是直接说,“就是吃空饷,如果不这样做,用什么名目给谢伟长的公司发放保底的资金?没有谢伟长的公司和企业,一旦遇到特殊的项目,谁敢接?怎么接?我们这样搞的目的不过是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而已,可现有的编制又不允许学校里这样干,如果你非要立上那个名目去弄,相信用不了一年,你就会成为校务会上的靶子,现在,这种商业合作形式的养法就说得过去,至少我们这是在夹缝中寻找出来的一条路,没有这个做家底,您以为我什么样的项目都能接?”
朱家清被李凡说的无语,最后也只能默认了这种现代版的“吃空饷”做法,他知道,李凡为了方便系里去接高难度的考古项目,那是联络了不少朋友和公司,实际上,谢伟长的公司并不单纯的是学系再养,而是社会再养。朱家清也知道,像这样偏门的行当,要想谈赚钱是不可能的,只要能够维持,不大把贴钱就算不错了,在这个偏门里,谁能坚持下去,谁就是行业里的翘楚,谁就是最后赢家。
说起来,类似谢伟长这样的企业在行业内的确是一个矛盾混合体,没有这样的企业,许多项目的发掘就会旷日持久,就会有麻烦,可这样的企业没有哪个机构原意养,甚至养不起,李凡不过是用特殊的法子给谢伟长进行补贴,没有其它办法,让谢伟长拿着自己构想的一些草图去制作设备,然后申请一些专利,通过多种方式,才让谢伟长这种特殊企业还能生存,否则,事情就是另外一码事。M..coM
说,把谢伟长这样的企业扩大或者并入到矿山机械行当里不行吗?从理论上说是可以的,可是在实际执行的时候肯定会走偏差,小众产品在大企业里不可能成为主流,也不可能获得重视,往往是空闲多年,突然有了单子,可却是做不出来或者是需要很长时间准备,让一些高级工程师和技工来客串?那是高射炮打蚊子,炮弹可能浪费不少,而蚊子在哪里还未必知道,这样的搞法弄出来的东西不是天价就是用起来别扭,甚至到最后根本没法用。就算是最后成功了,由于没有市场,那东西也会成为鸡肋,让企业不堪重负的养着,最后的结局很难说。
在世界上,为了某个工程专门研究特殊装备的例子不是没有,甚至很多,可是没有一个最后有好结局的。当年,苏联为了能够长距离运送航天飞机,研发了世界上最大的货运飞机,只生产了一架,过了几十年,那飞机基本上没活干,每年消耗的养护费让企业不堪重负。同样,美国波音公司也为了运载航天飞机设计了特殊的大型货运机,最后也是不了了之。这些都是国家行为,赔了也有人买单,换成谢伟长这样在商品经济大潮中的小企业,谁管?只能是有心人想法子了。
谢伟长这次就带着一台直径只有60多厘米的小型盾构机,这台小机器是典型的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拥有挖掘隧道盾构机的所有功能,可以在短时间内挖掘出直径不超过80厘米的小型隧道,这样身穿防护服的人就可以顺着隧道进入地下,说起来,这个特殊的小型盾构机比上次去a国救援时使用的还要小,目的就是为了尽量的减少对地下土层的影响,降低氨气对土层的浸透,降低对地层振动。
这是李凡第一次考察回来后就给谢伟长设计的,同时他要求,所有的操控管线和控制盒必须要做密封处理,是那种带有一定压强的密封,所有结构件一律用高端特种不锈钢制造,可以说造价不菲,如果李凡的身后没有辰全集团这样的大资本支持,这个设计出来东西也未必有人愿意搞,甚至就没几个企业能搞。
说,这些设备怎么进入考古队呢?难道说学校对这些设备有预算和拨款?那是不可能的,这种临时出现的业务,学校不可能预见的到,没有预算,拨款就是一个空话,可这难不倒李凡,写出报告,采购设备,款项方面由辰全集团下属的王氏集团、魏氏集团等企业赞助,采购回来的设备也就成了古代学系考古队的“固定资产”,而赞助单位也能以赞助为由申请减税,可以说,在手续上,账面上都做的很是漂亮,让一些人无话可说。其它学系也想玩?可以啊,但你身后得有庞大的资本集团,否则,那就是满世界求爷爷告奶奶的去拉赞助吧。拉来了赞助,如果项目不是长期的,那你弄回来的设备最后也就是昙花一现,最后烂到哪里都不知道,这也是许多学系没法子成立像古代学系这样队伍的原因,有的就是学校固定设置的研究室、研究所等,像考古队这样的野外实体队伍是很少有的。
这次,谢伟长带了五个工人,加上李凡点名要的专用设备,跟着李凡一起到了现场,在通过遥测得到数据后,李凡和谢伟长非常专业的画出了工程立体图,按照李凡的策划,旁边的那条一百多米的小型巷道必须在三天内打通,然后在与地下室主竖井的地方再扩大修建一个可以容纳三人的临时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