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 :孔子(1 / 2)

花巾泪 花巾少爷 10495 字 2021-12-11

左穆确实惊着了,这还能起死回生?

这人死不死还搞不清楚?

自己是亲眼看到信简的,就算在不认字,也能看出卒的意思啊!

这还不是关键,关键是九儿也看了啊,他可是饱学之士!

当初,本就都有疑惑,只是更多的觉着不是自杀。

难怪,九儿说尸体被他侄儿运走时,有些怀疑。果然如此!

这老三不简单啊!这是要里应外合呀。亏的这个时代交通工具和黄河限制,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只听九儿说道:“卫国和叔段视天下之礼如若无物,视周礼如童戏,如此,多行否,义必自毙!”

左穆一听,这么熟悉的话?这话原来人是这么说的?

自己误读几十年?

左穆这时脑子里,突然多了一个声音说道:九儿的意思是,叔段和卫国如此悖逆行事,会让天下的大义从他们手里开始毁坏掉的。

花巾?大白天就能进入我的意识?

左穆只是知道大成至圣先师孔夫子总是说礼啊义啊,却不知礼仪乃是规矩的意思,是制度的意思。

左穆当成了礼貌、仪礼理解。

以为老夫子人家那么牛的人,光想着复周礼了。

其实人家看出来华夏越来越没有规矩了,所以提出自己的“礼”,所谓的复礼,正确解读是建立起秩序来。

所以花巾必须这个不学无术的小白脸上上课。

花巾一副老夫子的样子,摸着自己光秃秃的下巴,开始讲了起来:

孔老夫子牛到什么程度?

先说儒家的儒。

儒是人道的意思!

需在周朝的字形里是一个人虔诚的求雨。

古代雨水就是活命,这点道理,左穆你应该是明白的,不然白来这里生活了二十多年。

所以,孔子后面的徒子徒孙觉着,老夫子太强悍了,故而称夫子为大儒!

也因此,老夫子成了后世人道名副其实的奠基者和开创者。

再说说老夫子的粉丝团:

战国大思想家荀子,你要是不知道他,哪你知道韩非子吗?

是他的学生,而且人家看不上他的学生,觉得给自己丢脸。

荀子还有句话,中国人都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荀子是这样评价孔老夫子的:

“彼大儒者,虽隐于穷阎漏屋,无置锥之地,而王公不能与争名;用百里之地,而千里之国莫能与之争雄,笞棰暴国,齐一天下,而莫能倾……天不能死,地不能埋,桀、跖之世不能污,非大儒之能立,仲尼、子弓是也。——《荀子·儒效》”

这句话用现代话说出来,大概意思就是你别看人孔老夫子没钱没地的。但是什么亿万富豪?什么哪国总统、酋长、娘娘?普天之下,莫与能争。

你要知道这个荀子,可是高傲的紧呢,自己都出了一堆理论。

再说第二个强人粉丝“汉武帝”!

董仲舒读懂了孔夫子的文章,便推荐给这位强人;你知道汉武帝要是早看上十来年,汉朝绝对不会是后来的那个样子。

后世有人说人家内法外儒,纯粹自己想当然理解。

孔子道理里面就有规则,那就是法的精神;人家是通过法和德来管理社会的。

华夏所谓的法家,那几个人李斯、商鞅,那个不是孔老夫子的徒子徒孙。

所以一定程度上讲,法家看到老夫子言语中的规则一面,而忽略了德的一面。

太过注重人性本恶,而忽略了人性本善的一面。

孔子看到了人的双面人性,那就是人既善既恶,非善非恶。

所以才有那句“己所不欲”的话。

话不多说,咱说第三个牛人。

唐太宗李世民。

你知道人家这哥们对夫子佩服到什么程度?

把夫子的知识当作了,鸟儿的翅膀,鱼儿的水!

原话如下:

朕今所好者,惟有尧舜之道,周孔之教。以为如鸟有翼,如鱼依水。失之必死,不可暂无耳。——《贞观政要》。

看到没?

没有夫子,都得给我死。

这评价要是左穆你个小白脸说人家孔子牛,没啥说服力。

这个可是大人物啊,后世天天挂在嘴边的牛人。

这还不是关键,唐朝开始只要县一级以上都必须有孔庙或奉堂,而且都到了一周拜一次夫子的地步。

下一个粉丝上:司马迁。

这个人,小白脸你应该知道吧?

身心受到摧残,还能写出《史记》;光这份精神,都不是一般人可比拟的。

他说了一句,后世人只要想“装十三”,就挂在嘴边的一句话:“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这句话就是说给夫子的。

下一个粉丝,赶紧举手呀,怎么滴?

还等着我点名啊?

程颢(hào)大喊一声:“到;至如孔子同,道如日月之明。——《二程集·河南程氏遗书卷一》”;

看见了吗?把夫子的道理比作太阳月亮了。

这是得崇拜到什么地步?

下一个,下一个!主动点。

朱熹到;朱子,你慢慢腾腾的出来,是看不起孔老夫子吗?

朱熹惶恐的说道:“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吾之萤火之光岂敢比肩于万世之师!”《朱子语类·卷九十三》。

后面的话,我说的,但是你看到朱子,怎么说吗?

没有孔老夫子,他认为人类就一直生活在黑暗当中了。

哎,左左别急啊?你得有点耐心啊。

没法啊!人家粉丝杠杠的硬,咱们慢慢说。

下面这位是我们华夏文明延续的一个关键人物,如果没有他;后面的人再想读懂孔老夫子太难了,除了花巾我这个半吊子,还真不好说,未来多少年还能出一个。

这位仁兄,便是“阳明”先生。

先说说他的名字,他有个名字叫“王守仁”,守仁应该是他自己起的笔名。

这两个字就是来自于孔子“知及之,仁能守之”。

但是记载和传说,说他五岁不能言,改成守仁,马上就可以说话,只要你思维正常点,这种说法得荒谬到什么地步?

就这还有人津津乐道的信,所以这种人一辈子都看不懂“良知”那两个字。

不管怎么样,阳明先生先求学于朱子,后又求学于夫子,所以后来龙场悟道后,最大可能是在哪里安静的把孔子,易学看明白了。

也可以说他的良知学便是仁学的延伸。阳明先生这位超级具粉,怎么评价夫子的呢?

吾夫子之道始之于存养慎独之微,而终于化育参赞之;行之于日用常行之间,而达之于国家天下之远。——《王文成公全书天于·卷三十一》

看到称呼了吗?

在人家阳明先生眼中,历史上只有一个人,配让他尊称为夫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