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定方见状,知道李恪要下令了,也道:“末将亦听凭陛下调遣。”
李恪看着殿下豁然起身的二人,自己也缓缓站了起来,先是对李绩道:“懋功,朕以你东征主帅,平壤道行军总管,领关陇府兵五万并幽、易、定、沧六州三万边军取道辽东,过安市城自陆路击平壤城。”
接着,李恪又对苏定方道:“定方,朕以你为东征副帅,泗沘道行军总管,领河南并齐、淄、青、莱、海八州之兵五万,登州水师主力两万,取水路入百济,并节制新罗五万番兵,会攻泗沘、熊津,北逼平壤。”
依照李恪的计划,李绩是主帅,苏定方是副帅,虽然两人一南一北,并不直接统属,但待将来平定了半岛三韩后,苏定方还是要受李绩节制的,当然了,这也是李恪仔细思量后的决定。
若论才略,两人俱是当时名将,无论是谁挂帅出征,都能完成李恪的交代,不过李绩毕竟是老臣,资历比起苏定方还要厚上一些,挂帅出征要更妥当一些。
而且其中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缘故,那就是李恪对此战尤为重视,所以遣了李绩和苏定方齐出,而苏定方是李恪的心腹,无论李恪让苏定方挂正还是挂副,苏定方都不会有半点不满或者埋怨,一定会按照李恪的意思做事,不会误了东征的大局,这一点李恪更加放心。
“诺。”李绩和苏定方得令,轰然应诺。
待他们应下后,李恪道:“你们出宫后便可着手准备此事了,待正月后便可即刻出发。”
李恪下旨,两人先是应下,而后李绩和苏定方对视了一眼,又不解地问道:“陛下交代的是兵分三路,只是这如今才只两路,却不知这第三路又在何处?”
李绩是主帅,将来开战之时要内外调配,这第三路大军他若是不知,自然不妥。
李恪笑道:“这第三路大军主帅嘛,不必朕调派,因为他现在已经身在辽东了,这第三路大军朕就是要他在高句丽和百济主力被你们牵制之时,取小道奇袭平壤,取其心腹。”
李绩和苏定方都是知兵的宿将了,李恪之言一出,李绩和苏定方顿时就明白了,李恪属意的这路奇兵人选必定是薛仁贵无疑。
李恪用薛仁贵为奇袭精锐的主将,其中固然有薛仁贵是李恪卫率统领出身,是李恪嫡系心腹的缘故,更重要的原因是薛仁贵确实是最合适的人选。
薛仁贵是安东都护,在辽东数载,常和高句丽人打交道,对辽东和高句丽的情况最是熟悉,而且薛仁贵既有统兵御战之能,又是天下罕有的猛将,骁勇无匹,让他来当这把直插高句丽心腹的利剑,再合适不过了。
李绩拱手道:“陛下安排妥当得宜,倒是末将杞人忧天了。”
李恪摆了摆手道:“朕虽然略懂兵事,但和两位相比还是有所不如,这点自知之明朕还是有的。战场之上局势瞬息万变,两位将军只管应势而动就行。此战朕只看结果,别的至于如何调兵遣将,攻城略地,朕只一力支持,也一概不多问半句。”
在李恪麾下为将,便是有这个好处,李恪不会以外行指挥内行,论及兵略,李恪确不及李绩和苏定方,所以李恪也不会随意插手他们的调遣,给他们最大限度的自由和权力。
“谢陛下信重。”李恪的话已经说到了这个份上,两人也一齐高声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