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北魏有府军制以来,历时百余年,地方天灾,调动府军赈灾的例子他们还从未听闻,纵然王玄策自诩见多识广,也被李恪所言一下子惊住了,他们甚至没有想到,李恪为何会提出这样的想法。
“自打我大唐开国以来,府军向来只做战时调用,从未听闻有用以赈灾,甚至是抵差役之事的,此事实在从无先例,不知殿下从何言起。”林远图闻得李恪出言调府军修堤,忙对李恪道。
李恪也没想到林远图竟会这么回答,也是一愣。
李恪的心智来自千年余年后,在千余年后的中华大地,但凡地方有半分灾情,水涝、山洪,哪怕是地动,冲在最前,忍着切肤之痛,顶着亡死之危,舍生而忘死的一定子弟兵,这已是天下所共识,也是李恪早已见多为常的。
可李恪万万没想到,原来在千年前的唐初,府军治水救灾,还是历来未有之事,李恪的话,难怪语惊四座了。
李恪听了林远图的话,转头望向了王玄策,王玄策见李恪看着自己,也点了点头,告诉李恪,林远图之言并无不妥之处。
“倒是本王想的差了,原来我大唐立国至今竟从无此事。”李恪见得王玄策点头,轻声叹道。
王玄策道:“府军之用,只在战时,殿下若此时调用府军,确于规制不合,望殿下三思。”
王玄策口中说着与规制不合,其实已经是在旁敲侧击地告诉李恪,此事不合朝规,若是做了,恐怕风险极大。
李恪虽为扬州大都督,兼掌东南一十六州军事,手握节钺,对地方府军有辖制之权,但若是李恪不经三省,不过兵部,便擅自调动府军,无异于是冒了天下之大不韪。
李恪若是这么做了,就算是朝臣弹劾他擅调府军,意图谋反也在情理之中,到时弹劾李恪的折子必定如雪花般飘到李世民的案头,李世民想压,也压不住。
此事干系重大,哪怕李恪是代天巡狩地方的皇子节臣,他也担不起,毕竟“兵权”这个东西,向来是帝王忌讳,父子间也是如此。
这些道理,李恪如何不懂,可李恪看着脚下渐长的淮水,看着淮河两岸上万户人家,李恪又岂能坐视不理。
李恪若是对此事坐视不理,只需短短五日,五日后的现在,这富庶的江淮大地便将化身一片泽国,数十、上百万百姓流离失所,难觅家园,甚至葬身鱼腹,而这一切都是因为李恪今日的不作为。
李恪想着这些,仿佛只要闭眼就能看着这样的画面,淮南道千里沃土化作汪洋,百姓们衣不蔽体,牵儿带女地散落街头,饿地面黄肌瘦,不见生机。
李恪做了,未能能叫淮南幸免于难,可他若是不做,他闭目所能看到的一切似乎就已近在眼前,而这一切都在李恪的一掌之中。
就在这一瞬间,李恪仿佛又回到了七年前的皇城边,那一日颉利大军围城,李恪面临的便是这般选择,如今又是如此。
李恪抬头,看着天空,看着这个昏暗深邃地不见边际的天空,仿佛看着一张巨口,一张将要将张口把整个淮南吞下的巨口。
李恪顿了顿,缓缓道:“既此前从无此事,那便由本王破了这个例吧,照本王的意思去做,调府军治水,一应罪责,自有本王一力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