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一六二 器量(1 / 2)

翁金河畔的战场已经成为了炼狱。

前锋军大营里一片狼藉,任何角落都有可能成为陷阱,地上的尸体和伤员无人轻易敢动,清军的进攻不仅要踏着尸体,还要提防随时可能出现的陷阱,而每当下雪、起雾、夜幕降临,战斗就会在各处发生,双方彼此交错,血战到视野良好的时候,甚至会出现敌我双方躲在一个角落的情况。

天色昏暗,月亮低垂,不知是否是被地面的血腥浸染,在月亮边缘有一圈血红环绕,这与平日看到的明显差异,无时无刻不提醒着帝国的士兵,这里是异乡,若是战败,就会变成孤魂野鬼。

许汉风奔走在战场的各个角落,在战斗的时候鼓舞士气,调遣兵力查缺补漏,而当安静下来,他又会看望伤员,清点物资,这段时间,他已经明显的感觉到士气的低落,与西路军主力约定的时间已经过去了,什么样的谎言也无法让士兵们无视这件事,有一个猜想被很多人藏在心中不敢言说,或许增援不会到了。

物资被快速的消耗着,因为战争没有按照原定计划进行,突击战运动战变成了阵地攻防战,物资是经不起消耗的,最先顶不住的是火药,前沿已经完全禁止了随意开火,就连狙击手也是,以免因为忽然开火引发连锁反应,消耗太多弹药,炮兵也开始节省使用,实心弹的遮断射击已不被允许,炮膛里装填的是霰弹,靠近了释放,尽可能取得最大战果,好在前锋军都是精挑细选的,藩兵比例很大,不是离了火器就无法作战的二线军团,肉搏战也有相当的战斗力。

而另一项紧缺的物资则是燃料,清军围过来的太快,没有给前锋军太多的时间,砍伐来的树木很多都是湿的,难以燃烧,士兵们只能挤在一起,渡过寒夜。

天又一次亮了,随着厚重的牛角号响起,孤凉的声音传荡开来,清军再一次退出火线,仿若退潮,前锋军的士兵没有追击,疲惫了一个夜晚,在敌人撤退的那一刻,他们就扔掉武器,把自己扔在地上休息。

此时玄烨也在打量着这片战场,眺望着已经扔进去上万生命的阵地,在他的视野里,帝国一方的炊烟相较前一日已经少了很多,而且连续两日没有进行反击了,索尼走到了玄烨面前,说道:“主子,昨晚死了至少两千兵。”

“让附近部落把比火绳枪高的男人都送来,还能继续打。”玄烨满不在乎的说道。

“可八旗也死了很多人,您知道的,我们也与太皇太后失去了联络。”索尼继续说道。

“朕以为,再这么打两天,这支军队就崩溃了,我们就能取得二十多年来从未有过的胜利。你知道吗,就在刚才,已经有人从营寨里走出来向我们投降了,敌人的士气很低,军心不稳,这个时候,最是要发出刚猛一击的,或许要动八旗精锐了。”玄烨答非所问,他扭过头,似乎没有听到索尼关于太皇太后的汇报。

索尼低下头,没有答话,虽说玄烨在太皇太后面前打了包票,此战目的是为了掩护满洲国族西撤,但围攻旬月,敌军火器已衰,露出败相,全歼敌军的战果实在太诱人,诱人到玄烨忘却了初衷,忘却了对祖母的保证。

“索尼,或许朕应该到前线去,带上我们的精锐,这样士气已经会高涨的。”玄烨又说道。

索尼再不敢沉默,连忙阻拦:“不,不,皇上,您不能上前线,太危险了,如果失去了您,就算八旗全部得以保存又有什么用呢,您是满洲一族的希望,现在全族上下都知道,老天爷又赐予我们大清一个英明神武的皇帝,如果没有了您,大清就没了骨头,满洲也就没了希望了啊。”

但玄烨却似乎没有听到这些话,再次要求各旗集结军队,把能调动的都调动起来,这一下,不仅索尼,就连八旗权贵也纷纷跪地哀求,人人都言可替皇帝去死,而不需玄烨亲涉险地。

正在这个时候,遥远的东方山岭上,一枚信号弹扶摇而起,在铅灰色的天空中猛然炸裂,紫金之色萦绕半空,久久不散,那正是帝国皇室的标志。

信号弹升腾起来的地方不过五十里,可能只有三十里,索尼和玄烨都是看到了,都知道大势已去,这段距离对于骑兵来说不过一个时辰的功夫,即便是尚有积雪,最多不超过两个时辰,而这段时间,谁冲锋在前,士气如何高涨,也无法打下帝国大营。

“主子,是时候了........。”索尼抱着玄烨的腿,低声提醒道,是时候撤退了,大军已经做到了能做到的一切,虽然争取的时间仍然不够,但皇帝身边尚存的这些精锐,尤其是未有大损的八旗骨血,仍然不能轻易损失,细细说起来,他们的重要性比正在杭爱山北麓艰难西撤的满洲国族还要重要。

满洲本身就是个混血种族,汉人、蒙古人、女真各部,全都混在其中,八旗军只要还在,满洲就在,而失去了八旗军,满洲全族得保,到了西面也不过是一块肥肉,任人宰割吞并。

“或许来援的只是一支小部队,甚至只是几个斥候........。”玄烨依旧有些不甘心。

“皇上,承认失败吧,大丈夫能屈能伸!”索尼哀求道。

玄烨终究还是选择了隐忍,拳头狠狠的砸在掌心,高呼:“苍天啊,你为何这般捉弄于朕,明明让朕看到了胜利的曙光,却又狠心的遮盖啊。”

“快,扶着皇上上马,离开这里,快点。”索尼立刻起身,拉车着侍卫行动。

随着满清伪帝的离开,残存的清军也快速撤退,甚至直接崩溃解散,在过去一个月多的围攻着,这群蒙古人杀光了带来的马匹骆驼做食物,而满洲人则仍然拥有马匹,他们逃的走,蒙古人却做不到。

大营里的士兵已经察觉了清军的异动,也看到了援军的信号,纷纷叫喊起来,不多时,远处的山梁上出现了滚滚骑兵浪潮,山梁之后更是烟尘四起,有大军行进的迹象,这更加催促清军快速撤退,但等一个时辰后,一队骑兵出现在大营之前,许汉风的脸上的表情却僵住了。

一个年轻人骑在马上,从容的进了大营深处,周边护卫只有不足百人,人马皆有伤在身,那年轻人的披风亦被鲜血染红,他一出现,就是全场焦点,更是许汉风从未想过,也从未敢想的援军人选,太子李君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