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南明几个皇帝中,隆武天子算是比较圣明的君主,也为南明抵抗运动做过努力,但最终付诸东流,隆武天子在登基之后,也算是积极抗清,在无法团结鲁监国政权的情况下,其也没有专心内斗,而是选择进攻已经沦陷的江西。
隆武的意图很明确,只要打下江西,就能和湖广连接成片,从私心来讲,实力强劲的顺军势力可以制衡郑氏一族,有利于皇权稳固,而从公心来讲,这个计划一旦成功,就可以顺江南下威胁江南,因此,隆武皇帝号称五路北伐,全力进攻江西。
或许是感觉时不我待,从沈犹龙那里强夺的二百万两白银被隆武皇帝全盘扔进江西的战事之中,毕竟江西没有什么八旗兵,主力都是绿营,但就是这几营绿营兵,就让隆武朝廷束手无策,其中关键在于,前线掌兵的将领几乎都是郑家的人,其中以郑彩和郑鸿逵为主。
实际上,当初保卫江南,郑芝龙是出了全力,郑藩精锐几乎损失殆尽,如今郑藩除了施福一脉,几乎都是新兵,所以战斗力并不强,郑鸿逵作为郑芝龙的弟弟,在前线一直是打打停停三心二意,完全没有进展,但是郑彩本就心向朝廷,又在郑藩中相对独立,一度击败江西绿营,但终究后劲不足,而隆武朝廷手中的精锐,从云南、两广来的精兵,终究还是损折在了赣州。
如此半年鏖战下来,隆武朝廷的钱粮耗尽,最强一波的攻势被瓦解。
这就是两大明国政权的现状,满清尚未主动进攻,他们就把好不容易积蓄的力量消耗殆尽,如今是军心民心尽失,粮食军饷全无,除了各自有用十万左右土匪兵之外,几乎是一无是处。
而此次攻掠闽浙的博洛率领的满清兵马不是多么强大,因为此次是夏季出兵,博洛麾下仅仅只有万余左右的八旗兵,虽说麾下有总兵十几个,但兵马却只有不到两万,总体来说,博洛麾下有三万精兵,但从以往的事实来看,南下之后,这支部队会随着大量明军的投降而滚雪球一般的起来,等到了福建的时候,总归不少于七八万人,无论郑藩投降与否,总归不是隆武朝廷能阻挡的。
而目前得到的消息是,郑藩的情况很不稳定,有投降的可能。
按照统帅部参谋们的说法,两个政权都已经失去了拯救的必要,顶多可以把视为核心的皇帝、监国陛下救出来,至于兵马、地盘,那是不要想,如果硬要参与到浙江、福建的战事中去,结果是必败,区别只是这万余精兵和执政官阁下与哪位朱明皇室死在一起显的更为壮烈罢了。
但是李明勋明白,南明朝廷的两位殿下是绝对不会接受社团好心的,他们会投奔隶属于自己的军镇,无论其是否忠诚强大,在两位殿下眼里,做其他武勋手中的傀儡也比投奔社团要强。
其实统帅部的参谋们把此次社团参加大陆战局的重心放在了广东,最基本的目标是香港和琼州不容有失,香港有构筑接近完成的棱堡工事,沿着深圳河东西摆开,固若金汤,琼州离大陆虽近,到底有海峡阻隔,有海军在,就不会有大风险,至于进取,则完全看满清的动向。
如果博洛一路打到广东,收拢隆武和鲁监国两大政权的溃兵,或许要有十几万人,那时候只有死守香港了,但考虑到满清的出兵规律,博洛很可能不会进入广东,那个时候,可以视满清兵力而做文章了。
对于浙江,统帅部只希望舟山不容有失,而对于福建,统帅部一直有争议,那就是社团有没有实力阻止郑藩投降,李明勋认为可能性不大,郑芝龙投降可不是心血来潮,而是早有预谋,在原本的历史上,博洛大军还在浙江攻掠,郑芝龙就把守卫关卡的几部兵马全员撤到了身边,以兵马和水师和博洛谈条件,以至于发现郑藩投降的隆武皇帝没有任何反应,只顾着逃往赣州。
对于这么一个老谋深算的人,就算社团要提前下手,也是有些无从下口的感觉,而李明勋早就通过私人渠道告知曾樱郑藩有二心,但石沉大海,至于隆武朝廷与社团联合,从郑藩夺权的计划更是被隆武皇帝拒绝了。
但有一点可以确定,郑芝龙投降与否根本不重要,但是郑家的水师绝对不能投降,或者说,郑家的水师是绝对不能为满清所用的,这就是社团的底线。
隆武二年,五月底,富阳县。
博洛顶着烈日来到了钱塘江畔,手搭在眼前,观察着江面,只见钱塘江大量河床裸露,龟裂成片,而河中央只有浅浅的河道,不少明国百姓在江中站立洗澡,显然情报是真的,钱塘江天险消失,正是渡江的耗时间,博洛微微点头:“渡江吧。”
随着博洛一声令下,以原江北四镇编列的绿营兵前锋开始全线渡江,继而是江南提督麾下兵马,最后是八旗兵马,博洛望着自己麾下这支延绵十余里的强军,心中道:“东番李贼,杀我父兄,待灭了隆武、鲁逆,自当上门讨你首级!”
香港的李明勋听闻了博洛渡江的消息,不再犹豫,把香港之事交给了陆军提督高锋,亲自率领舰队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