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9章 江南道黜陟使(1 / 2)

一品寒士 山的那边 6292 字 2021-12-14

在逻些城耀武扬威的房俊还不知道,驻地西海,有一个大惊喜等着他。

人生嘛,总是这样跌宕起伏。

长安城。

边疆的战事只有少数人关注,对大多数百姓来说,该嫁娶就嫁娶,该吃席就吃席。

他们更关注过年吃什么,元宵的灯会,又是何等的热闹。

天明村的乡亲们在老赵家过了一个年,接连吃了年酒、诰命酒,依依不舍地告别。

长安虽好,不是他们的家。

耽误了春耕,就影响一年的收成!

这几个月来,已经把一辈子没吃过的东西都吃了,把一辈子没见过的世面也见了……

还跟王爷、尚书同席吃过饭!

贵人亲切得跟隔壁二狗子似的!

值了~值了~

赵家门口,众人都在话别。

周大通把一筐筐、一箱箱的行李搬上马车,这些都是赵家送的礼物。

见许多人围在赵老汉和周氏身边说话,他等了好一会儿,等亲戚们都说完,才走过去。

在长安这些日子,外甥们对他很好。

给他里里外外置办了新衣裳,还带着去香水行泡澡。

把一辈子的福都享了。

周大通扯了扯衣摆,期期艾艾地说:“我这就回去了。妹妹要保重,外甥们出息又孝顺,你有享不尽的福。”

说着关心的话,却始终有些别扭。

仿佛有一根无形的荆棘横在兄妹之间。

周氏对周大通的感情很复杂,但她如今过得好,许多事就无须计较。

她点点头:“我晓得。大哥也好好保重。清明节,给爹娘多烧些纸。”

至于周大通的家事,她不插嘴。

隔着几代,谁管得了谁?

各自安好罢了。

“哎!”周大通响亮地应了一声。

他这个做大哥的没出息,但至少为周家延续了香火!

赵家兄弟送亲戚们出城。

赵大郎几家和周小石先不回乡,要等四郎和五郎的消息。

总要听到四郎和五郎平安才放心!

周小石跟赵老汉、周氏目送车马离开,一起走回屋里。

“亲戚们这一走,家里又冷清了。”赵老汉望着骤然清净的院子,颇不是滋味。

要说长安啥都好,就是说得来的老头不多。

在天明村,他往祠堂前的大树下一坐,能侃半天。

他是五里三村最有威望的老头,连里正的爹都没他风光!

周氏也勾起了思乡之情,絮絮叨叨:“他们说熊大老了,懒洋洋的不爱动。这牲畜跟人一样,不爱动就会生病。我得回去瞧一瞧。”

赵老汉嘀咕:“那熊娃子从小就懒洋洋的。”

也就是他家有钱养着,要是放到山林里,得饿死!

几个老人回到后院,都念叨起家乡的种种事。

赵盈托着腮在一旁听着,忽然说:“我读史书,刘太公作了太上皇,还总是闷闷不乐。汉高祖刘邦得知老父思念家乡,在长安东郊建了一个和家乡一模一样的村子,把家乡的百姓和牲畜都迁过来。”

赵老汉听得咂舌:“那得多费事啊!我们可不能这么飘。”

他只是华阳太侯,还不是太上皇呢!

这事无论如何不能四舍五入。

周氏乐呵呵地摸了摸盈盈圆嘟嘟的脸蛋,骄傲地说:“我们小盈盈懂得就是多!还读史书呢!”

赵盈有些不好意思。

她原来是不学史的,但跟李象定了亲,七婶说宗亲女眷必须读史。

以史为鉴,才不会犯大错。

胡英子和几个嫂子忙着收拾客人住过的屋子,不用的摆设收起来,被褥该洗的洗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