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5章 辽东的冬日(2 / 2)

一品寒士 山的那边 5533 字 2021-12-04

“就算官府严查严打,只管生不管养的人,一样会抛弃孩子。到时候抛去野外、江河里,孩子更没有生路。”

其他人纷纷点头,弃婴的事自古有之。

何况辽东苦寒,过不了冬的大有人在,老人、成年人都有,何止小孩?

在这片残酷的土地,能活下来的生命都是顽强的。

骆宾王想了想,建议:“不如官府建一个育婴堂,养不起孩子的人家都可以送过去?”

高安胜嗤笑:“那样一来,好吃懒做的人都会把孩子送过去,官府有多少钱,养得起?”

骆宾王知道自己天真了,脸顿时通红。

七郎听着属官们议论,想着收养倒是可行,但不能由他自己牵头办这个事……不是钱的问题,而是收养那么多“义子”,想干什么?

再想一想,老赵家的大宋有一种民间机构叫“慈幼庄”,由大户人家捐资,收养弃婴,请一两个婆子照顾。

被收养的弃婴,被称为“婆惜”、“婆留”,男女通用……意思是“婆所怜惜”。

最初,老百姓生下孩子养不起,放在水里溺亡,有些年长的“婆婆”心软,要求留下孩子,就有了“婆惜”“婆留”的名字。

比较出名的……阎婆惜。

七郎摆了摆手:“我觉得宾王的法子有点道理。”

骆宾王眸子一亮,都督和他英雄所见略同?

七郎补充:“不过不是官府出钱,而是官府牵头,让城中富户捐资。凡是捐资的,官府张榜表彰,记录在县志中……你们想想,还有什么法子,能让众人慷慨解囊?”

属官们议论了一会儿,都觉得此策可行。

若是官府出资,赵都督在任时还行。

将来下一任都督不认可这项政策,裁撤掉慈幼庄,让那些小孩子怎么办?

富户出资就没这个担忧,谁继任都不会取消这项“仁政”。

卢照邻建议:“不如再添一项,凡是出资的,红白事请寺庙做法事,都不收钱?”

……以赵都督跟寺庙的关系,这一项好办!

七郎点点头:“可以。”

一番议论后,七郎补充:“为避免有人恶意弃养、占便宜,凡是送到慈幼庄的孩子,都和父母再无瓜葛。将来无论际遇如何,父母不得来相认!”

“我们挑选好人照顾小孩子,让这些孩子们成材,不做尘世之蝼蚁!”

老赵家还在为七七四十九个孙子努力呢,居然有人抛弃小孩子,就很气!

事情商议妥当,都督府的人又各司其职地忙碌起来。

所以说,有一种人,别人工作他工作,别人过节他工作,别人休沐他工作,别人成亲做运动生娃,他还在工作……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还在工作。

卢照邻等人不必说,连未成年的骆宾王都忙到了十分。

安舜都感叹:“舅舅你实在太辛苦了,简直就是大唐的长史典范!”

一点都不像亡国王子,好歹消极旷工啊!

高安胜:“……赵都督重用我,有何办法?”

赵都督还真敢用他,比萧凌在时还要重用!

像他这么忙的,辽东都督府中能找出好多。

加班次数多了,再勤恳老实的下属也会产生一丝丝怨念……尤其是上司有浑水摸鱼的嫌疑时……

喂喂!

那个在政务堂燃着炭火,架起烧烤架,用狼毫笔沾着酱料烤鸡翅的人,是谁啊?

“诸位,来一串?”七郎举起手中的烤翅。

大东北,烤串不是基本操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