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文成公主和亲记》主要包括两个部分的内容。
以赵四郎主导写的这一部分,图文并茂地描写了吐蕃的风土人情。
比如服饰,吐蕃人的衣服大多以皮毛简单制成,不懂纺织,布匹都没有。而公主和亲后,改变了吐蕃上层贵族的服饰,赞普都穿丝绸了。
吐蕃没有“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讲究,食物都做得很粗糙,也没有精美的餐具。他们也很喜欢我们的瓷器。
吐蕃没有大夫,治病靠巫术。公主带去的医者很受爱戴。
总而言之,吐蕃是一个蛮荒的地方,但公主正改变着这个地方。
……这是什么样的精神?这是我天朝上国教化蛮荒、传播文明的精神!
是因为大唐的慷慨,改变着吐蕃、让吐蕃百姓过上更好的生活。
……读到这里的人,有赞颂朝廷的慷慨、公主的伟大,也有人看到了其中的商机。
此外,赵四郎还描述了吐蕃的风貌,凶猛的牦牛、奔跑的藏羚羊、成群的野马、经年不化的雪山……那些爱好游山玩水的郎君哟,不去吐蕃枉此生啊!
而七郎,则从一个随和亲队伍进藏的小和尚的视角,将各种降妖除魔的传奇故事穿插其中,增加整本书的趣味性和可读性。
书成的第一时间,兄弟俩呈给了罗先生看。
罗先生细细地从头到尾看了,赞道:“不错!出乎我意料之外的好!阿贵的描述让人向往,阿全的故事吸引人的心神,难为你何处想来。”
七郎:……其实也没啥,就是在梦中看过很多神话故事,信手拈来地化用罢了。
赵四郎被罗先生夸得满脸通红:“先生,您看我们可以把稿子交给滕王了吗?”
罗先生点头:“交吧!他手里也有文人,还能帮你们校正润色一番。”
罗先生觉得赵四郎有些可惜,里面很多关于文成公主进藏的艰难,都描述得情深意切、催人泪下,这正是读书人该有的共情之心。
赵四郎读书的天赋,比赵仁和赵义还强些,只可惜少年时家贫,到底耽误了。
得到了罗先生的认可,就由赵四郎将书呈交给滕王,然后兄弟俩就翘首以望地等着书印刷。
国子监的学生们也听说了这件事,那新罗王女金胜曼找到七郎:“既然写吐蕃的故事,为什么不写一本征高句丽的故事呢?”
七郎摸了摸下巴:“那就叫《赵全征东》?”
他隐约记得有本话本叫《薛仁贵征东》,所以他可以取代薛仁贵做主角?听起来也挺不错的。
金胜曼说:“应该叫《赵大师征东》,然后写你请神降天雷的事迹,记得把新罗在其中的形象写得更好啊!”
如果她没猜错,姐夫似乎跟这赵神棍有旧呢?
七郎笑了笑:“等以后时机成熟再说吧!”
要写,也是等把新罗、百济都纳入我朝疆域再写!
那就不仅是《赵全征东》,而是《灭三国》了,气势立刻高了一个台阶!
在众人的好奇或期盼下,国子监按照滕王的吩咐,紧锣密鼓地将《文成公主和亲记》印刷了出来。
在滕王蓄意派人宣传下,在长安城引发了轰动,各大酒肆都有说书人在讲这个故事。
有的人感叹公主的不易,称赞公主的勇气;
也有人质疑,朝廷让公主和亲,带去的工匠和书籍,改变了吐蕃的蛮荒。虽然说这展现了大国的慷慨气度,也有“资敌”的嫌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