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名动长安,廷议决定(1 / 2)

九江公主回到后院,她的姐妹们早就炸锅了。

本以为刘景是一个沙场莽夫不懂文雅为何物,没想到出口便是绝世佳作,还一口气作出了...

“刘少卿方才总共作出了多少首诗?”

周涵问道。

旁边的侍女数了数,回道:“刘少卿方才总共作了整整300首诗文。”

嘶....

一口气300首诗文,这恐怖的文才。

“难怪刘少卿敢说大话,他若赋诗,只怕大唐无人再敢吟诗了。”

“300首诗文,而且每一首都是绝世佳作,此等文才,说他才高八斗都是辱没。”

潘瑾羡慕地看着九江公主。

自己的好姐妹找了一个如意好郎君,武能征战沙场建功立业,文能横压当世文人。

九江公主早已经是满面绯红,高兴得不得了。

还以为这次的流觞曲水诗会可能让刘景难堪出丑,谁知道大大的装了一把。

“其实,本公主也不曾知晓刘郎会作诗的,若是知道,今日便不玩这流觞曲水了。”

九江公主凡尔赛地炫耀。

杨锦秋面色难堪,她一开始自负老爹有些文墨,便在刘景面前炫耀,还嘲讽刘景。

现在脸被打得连她妈都不认得。

“锦秋,刘少卿的诗文真的每一首都好吗?”

有个不太懂诗文的姐妹问道。

杨锦秋心中暗暗咬牙,不情愿地说道:“都很好。”

姐妹们相信杨锦秋的评价,都赞叹九江公主找了一个好郎君。

九江公主留她们吃过了晚饭,然后各自散了。

送到大门口的时候,杨锦秋突然停下来,说道:“公主殿下,我今日所作诗文删了吧。”

九江公主愣了一下,每次诗会,最喜欢作诗传扬的便是杨锦秋,今日反倒要把自己的诗文删了....

九江公主不是傻子,马上明白了杨锦秋的意思。

“其实...不过是游戏而已,何必当真呢。”

九江公主安慰道。

杨锦秋苦笑道:“米粒之光,何必与皓月争雄,自取其辱罢了。”

说完,杨锦秋怏怏地离开了公主府。

九江公主有些惋惜,不过还是把诗文剔除了,然后让府上的人整理,第二天便拿到外面去传诵。

....

...

御书房。

李世民正在批阅奏折,工部尚书张亮正在奏报归义庄的建造情况。

这个工部尚书张亮原来是徐世绩的部下,在房玄龄的推荐下,担任秦王府车骑将军,李世民登基后,成了工部尚书。

前些日子,灭了观音会,刘景说想建造一个专门收留孤儿乞丐的庄子,钱由刘景出,事情由工部来做,也由李世民来管。

这个事情看起来是刘景吃亏了,但为了可怜的百姓,吃亏就吃亏。

今日工部尚书张亮特来禀报,说刘景已经把所有的钱给到位了,可以开工。

李世民心中感叹,这个刘景比其他大臣强太多了,其他大臣只知道跟他要钱,哪里会为了百姓出钱。

“好了,就按照原本预定的做吧,退下吧。”

李世民说道。

张亮退出御书房。

张亮刚走不久,房玄龄从外面走进来,手里拿着一个本子,边走边看,边看边赞叹。

进了御书房,房玄龄拜道:“微臣拜见皇上。”

李世民见房玄龄摇头晃脑,问道:“何事如此开心?”

房玄龄将手中的小本子呈递给李世民,说道:“皇上,这是今日在长安城流传的诗文集。”

李世民此人也爱写诗,《全唐诗》开篇就是他的。

李世民放下手中奏折,很惊讶什么诗文能让房玄龄这个学识渊博的人如此惊诧。

接了诗文集,打开看了第一首...看似平平无奇,却能用简单的文字描述出春天的感觉。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好诗啊,一股子恬静慵懒的感觉,此乃上乘佳作。”

李世民忍不住又往下翻,每一首都想吟诵一遍。

“玄龄啊,这诗文集是何人所做?”

李世民惊问道。

如此良才,不招入朝堂为官,乃是暴殄天物。

李世民已经做好了破格提拔的准备,可以做...弘文馆学士,然后到...留在御书房吧。

文才好的文人当然给领导当秘书合适。

房玄龄语气认真,但是又有些不敢相信地说道:“微臣打听过了,据说是...”

李世民眼巴巴地等着房玄龄说出名字。

“据说是刘少卿。”

房玄龄终于说出了名字。

李世民身躯一震,皱眉惊问道:“你说啥?”

房玄龄重复一遍,说道:“刘少卿。”

李世民又问道:“哪个刘少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