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庆功宴会,崔氏下毒(1 / 2)

崔浩脸色阴沉,祠堂里的气氛很压抑,这些族人来这里,多多少少知道一些内情。

祠堂里的奴仆更是大气不敢出一个,就怕这些人迁怒于他们。

虽然按照《贞观律》,不得无故打杀奴仆,但崔家是豪门望族,他们打死奴仆就像喝水吃饭一样普通,官府绝对不会追究他们的责任。

看着50多个族人,崔浩开口道:“各位来这里,肯定听到了一些事情,就是那个发配归义镇的刘景,突然跟着皇上回来了,还说立了大功。”

“一个就算了,还带了十几个人入朝,在太极殿上,直接封官的五个,而且一个四品,三个五品。”

“这些位子,原本是我们望族才能得到的,现在却被没有来路的寒门所得,我气不过,当朝要求比武。”

“谁知道此僚如此凶狠,竟敢当着皇上和文武百官的面,将崔无名打成重伤。”

“这个事情,事关我清河崔氏的声誉,所以今日召集大家前来,商议如何应对。”

清河崔氏于汉末时崛起为关东望族,魏晋时期冠冕相袭,南北朝时进入鼎盛时期,到隋唐仍然为大族。

这样的大家族,对付刘景这样没有根脚的四品官吏,其实根本用不着开家族会议。

只因崔无名当着文武百官的面被碾压,对崔家的声誉损害太大了,现在整个长安城都知道崔家的天才被完虐,嘲讽之声不绝于耳。

崔浩感觉到这个事情闹大了,所以请族老崔安出面,召集族人开会。

族人在外面听到了风言风语,但说得不够明白。

现在听崔浩说了,众人无不义愤填膺,大骂刘景混账东西。

“我崔家为五姓七望,传承几百年,今日却被一个无名小辈所辱,真是岂有此理。”

“这厮竟敢当众打伤崔无名,这笔账必须算清楚。”

“还以为什么事情,居然只是一个小小的左拾遗,真是...”

“以前是左拾遗,现在是大理寺少卿,从四品上的官阶。”

“哼,区区从四品,什么泥鳅,就敢到海里闹龙宫。”

有辱骂,有不屑,但族人一致认为要给刘景一个教训。

惹到了崔氏家族的人,绝对没有好下场。

众人议论纷纷,崔安却靠在椅子上,感觉昏昏欲睡。

“族老,您以为如何?”

崔浩小心地问崔安。

崔安还是低着头,像是睡着了一样。

身后的侍女轻轻拍了拍崔安,这才慢慢抬起头,看了一眼崔浩,又看了一眼闹哄哄的族人。

“不就是几个四五品的官,你跟他们斗气干什么!”

“五姓七望,又不是只有我清河崔氏,你强出头,最后当众丢了脸面。”

“一把年纪了,做事如此不沉稳!”

崔安出言训斥崔浩。

崔浩赧然道:“族老,当时如果我不出头,谁出头?总不能坐看寒门踩到我们头上吧。”

“而且...我也没想到崔无名会输给诸葛牧这个低贱之辈。”

“最可气的是,这个诸葛牧居然当众辱骂我们崔氏祖宗,说我们祖宗是红屁股的猴子。”

诸葛牧当时在给崔无名科普人类进化史,这些人不知好歹,却把科普当成了侮辱。

果然,没文化真可怕!

“什么,说我们崔氏祖宗是猴子?”

“岂有此理,是可忍孰不可忍,必要灭了这厮。”

“我清河崔氏名门望族,怎可受此大辱。”

“族老,此僚若是不杀,我清河崔氏颜面何在!”

崔浩成功地引发了众人的怒火。

崔安坐在椅子上,仍旧一副昏昏欲睡的样子。

“区区一个刘景,没有家族靠山的人,本不值得我们动手。”

“但是,这个刘景居然敢当众重伤崔无名,这是对我们崔家的挑衅。”

“这人若是不除,朝中那些蠢蠢欲动的人,还会以为我们崔氏软弱可欺。”

“两叶不剪,将寻斧柯;一时失策,百日难收。”

“也好,就借刘景的人头,给所有人看看我们清河崔氏的势力。”

“这件事情,你来做,我们支持你。”

崔安对崔浩说道。

族老发话,族里的众人必须全部服从配合。

崔浩起身拜道:“绝不辜负族老所托。”

....

...

皇宫太极殿旁边的一座大殿内,做成树状的烛台点着蜡烛,将大殿照得灯火通明。

在古代,一般人家用油灯,富人家才用得起蜡烛。

大殿两侧放着案台,宫女和太监开始上菜。

朝中的大臣纷纷入座。

刘景带着诸葛牧一帮人进了大殿,门口的小桂子马上过来迎接。

“刘少卿,各位大人,请随我来。”

小桂子殷勤地领着刘景一帮人进了大殿。

几个人从中间走过去,两侧的官员纷纷投来好奇的眼神,却不和刘景打招呼,脸上偶尔浮现幸灾乐祸的表情。

孙堂低声说道:“大人,气氛有些不对头啊。”

诸葛牧也发现了,冷冷说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怕什么。”

刘景始终没有说话,跟着小桂子落座。

诸葛牧和孙堂、秦风、程横、狗蛋在各自的位子上坐下,秦琼和程咬金和他们位子近,几个人马上攀谈起来。

诸葛牧他们的位子靠后,刘景的位子却在前面。

坐下来后,旁边是河间王李孝恭。

李孝恭是李世民的堂兄,李家打天下的时候,他出过力,李世民争夺皇位的时候,李孝恭又支持他,还参与了玄武门之变,所以很受重用。

而刘景这次就坐在李孝恭旁边,仅次于河间王,可以见得,李世民对刘景有多器重。

“刘少卿。”

李孝恭微笑着抱拳打招呼。

刘景也拜道:“见过河间王。”

李孝恭笑呵呵说道:“本王听说了刘少卿在归义镇的壮举,蛰伏三年,默默无闻地替皇上养兵,这可是许多人受不了的寂寞啊。”

李孝恭真把李世民说的当真了,以为是李世民安排刘景在归义镇养兵蛰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