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长安廷议,朝廷发兵(1 / 2)

皇后在书信中说已经找到了人杰榜上的人,他们全都在归义镇,而且这些人都是刘景培养出来的。

李世民看到这些的时候,整个人感觉被雷劈了一样。

他欣喜异常,因为这些人都找到了,大唐盛世就在眼前。

但是这些人杰全部由刘景一个人培养出来,这就很离谱了。

李世民对刘景的印象只停留在从八品左拾遗阶段,而且,他给杨岌的密信中问了好几次归义镇的情况。

杨岌的回信都说归义镇一切正常,刘景在体弱多病,到了归义镇以后,一直卧病在床,眼看就要挂掉了。

现在皇后突然说刘景培养出了全部大唐天下第一,那种震惊,没有人能理解。

皇后的信和杨岌的信冲突,李世民当然选择相信皇后,因为皇后绝对比杨岌可靠,书信又是韩娘子亲手送回的。

看完了人杰榜的事情,又看到了皇后说罗艺要造反。

对于此事,李世民仍然选择相信,原因很简单:皇后身为一国之母,不可能乱说!

所以,李世民马上在太极殿召集群臣议事。

坐在龙椅上,李世民思绪万千。

这三年来,杨岌以各种理由不回长安城,给自己的消息又是错的,他应该已经叛变了。

果然,只有一个线索来源的时候,这条线索一旦被控制,结果是致命的。

李世民在台上沉思,大臣在台下开小会。

房玄龄站在最前面,杜如晦站在身后,二人正在低声议论着什么。

武将班列的程咬金更是躁动不安,左问问右瞧瞧,到处打听事情。

“尉迟老黑,啥情况?突然召集我们议事?”

程咬金用肘怼了怼尉迟恭。

尉迟恭一脸嫌弃,冷哼道:“不知道,别问我。”

程咬金不死心,又转头问李靖:“李药师,你跟皇上关系好,什么情况?说说呗。”

李靖摇头,说道:“我也不知道。”

龙椅上。

李世民看人到齐了,便开始议事。

“众位爱卿,今日紧急召集你们议事,是因为朕刚刚接到密报,罗艺这厮反了!”

李世民声音不大,但是说出口的时候,犹如惊雷落地,把所有人都吓到了。

特别是程咬金,他听到罗艺造反的时候,马上想到自己的挚友亲朋秦琼已经很久不见人影了。

程咬金心中升起一个很不好的念头:难道叔宝知道罗艺要反,提前离开了长安城?

他们两个当初一起投奔李世民,后来为李唐江山立下汗马功劳,对李家十分忠心。

但人总会变的,这一路走过来,程咬金见过太多的背叛和变心,所以由不得他升起这样的念头。

李世民说完,台下轰然炸开了。

“罗艺这厮反了?”

“这厮手握幽州和云州两个大镇,精兵几十万,若是南下,兵锋不可挡啊。”

“颉利刚刚离开,怎么又来一个罗艺,真是国运多艰。”

“别说这些没用的,想想怎么应对,若是打到长安城,我们就麻烦了。”

“诶?秦琼呢?”

台下什么议论都有,搞得闹哄哄的。

李世民看着这些人头皮发麻,问道:“众位爱卿有何良策?都说来听听。”

这一问,台下反而安静了。

所有人都不说话,因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颉利刚刚打了一遍,精兵损失惨重,至今没有恢复过来。

而且,为了防备颉利再次突袭,剩下的精锐都放在了萧关和长安城附近。

如果此时抽兵离开,万一颉利再来一次突袭,那又该怎么办?

台下的人说了半天,没有一个大臣说出计策。

李世民很无奈,开始点名回答问题。

“杜尚书,你总领兵部,你来说。”

李世民问杜如晦。

杜如晦走到中间,沉思半天,说道:“皇上,如今我们的精兵都在萧关附近防备突厥,剩下的守卫长安城,这些兵马不能用。”

“所以,我们现在能用的兵力实在不多。”

这是废话,李世民比他杜如晦更清楚。

李世民问道:“那依杜尚书的意思,朕该如何?”

所有大臣都等着杜如晦的妙策。

所谓房谋杜断嘛,他是大唐智囊,这时候该他大显身手的时候。

杜如晦说道:“微臣建议沿途招兵,从长安城往洛阳,一路到幽州,路上的郡县征兵跟随出征。”

这意思就是从长安城出发,然后沿途招兵买马,能招到多少算多少。

大唐实行府兵制,兵农合一,平时种地,战时打仗,朝廷划拨耕地。

现在这样做是没办法的办法。

同时面对两个强敌,颉利和罗艺,李世民也很头大。

李靖走出来,拜道:“皇上,幽州云州临近突厥,罗艺造反,很可能会勾结颉利,不得不防,臣请往萧关守城。”

李靖精通,自然能想到罗艺会勾结颉利,但是他以为颉利会从西线策应罗艺。

想想,罗艺从东北方向南下,颉利从西北方向南下,两边到长安城会师,这是最好的计策。

当然,李靖不知道归义镇的存在,也不知道他们联手是为了对付刘景,所以才会如此猜测。

李世民点头道:“朕担心的就是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