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君浩等的行军路线,大致上就顺着这条大河走。
大河边上的树木特别茂密高大,灌木藤蔓密不透风,张君浩随着队伍向前走了很长一段路后,都没有走近过塔奈河。但心中清楚,塔奈河一直在队伍的左侧不远处。
行进路线周围树木相对稀疏低矮。
突击队总队长谢新明亲自指导突击队员们边向前走,边用斧子砍树,做记号。
特混战队这次过来,虽然只是袭击孟关方向日军,但袭击过后,是需要返回的。有了记号,返回时即使没有人带路,就都不会迷路。将来再过来打仗时,没有人带路,也不会迷路。
将来再过来打仗,就不只是一个步兵分队和突击队了,而是特混战队全体加上英军,有可能的话,还要带上美军麦支队。
张君浩边向前走,边思考着。
张君浩思考问题的角度和史迪威等思考的不同,在哪个山头,唱哪种歌。虽然也有战略思考,总体上来说,还是战术思考和具体战斗的幻想。
经常会遇到沼泽,在经过沼泽时,特混战队队员们会用树枝做的鞋绑脚上,跟着队伍在沼泽边缘走。张君浩的能力实在强大,他不用把树枝绑脚上,蹦蹦跳跳,轻轻松松,就能过去。
李莉和吴琼她俩的脚上必须绑树枝才能走,不然的话会陷沼泽中。
沼泽是吃人魔鬼,表面上有厚厚的草木掩盖,没有人探路的话,人踩上去,就会陷进去,一旦陷进去,越挣扎,会陷得越深,没有人救助,必然死亡。
猎人在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前多次走过这条路,后来患上风湿性关节炎后,就不再打猎,也就不会再走这条路。猎人并不知道这条路上会这么这么多尸体,假如知道真心不敢走。
张君浩清楚,被沼泽吞吃了的官兵数量一定非常惊人。
在这一带打仗,必须在旱季,假如是雨季,沼泽泛滥面积会有现在的几十倍,神仙都不敢走这条路。
张君浩清楚,必须在明年五月前,消灭掉胡康河谷内的所有日军,彻底占领此地,假如拖到雨季,这仗就没法打下去,日军就会有充足时间调兵遣将,仗会越来越难打。
对张君浩而言,这次过来袭击日军也是探路,为将来率全体特混战队过来打仗,做准备。
三四十里路程,路并不遥远,却走了接近五个小时。队伍是在凌晨五点钟出发的,当来到孟关附近时,已是上午十点。第一次走这段路,属于探索,所以花的时间非常多。将来再走,估计会快一两个小时。因为沿路做了标记,知道危险地段在哪里,而且知道安全快速通过办法。最关键的是,随着旱季时间的延长,沼泽会进一步缩小,路会更干燥一些,蛇虫也会更少。
队伍隐蔽在密林中蹲着吃罐头,喝水。
同时搭建三个小帐篷,一个帐篷用于架设电台,一个帐篷用于张君浩休息,一个帐篷作为指挥所。小帐篷搭建得很快,电台工作人员进入帐篷后,立即架设电台向张伯良布兰顿史迪威和温盖特报告消息。
队伍全体吃饱,喝了水后,张君浩命令全体就地隐蔽,亲自带着罗忠、吴琼、李莉、谢新明、王进贤、黄永军一起靠近孟关方向,趴在一个小高地上的茂密灌木丛中,用望远镜观察。
孟关是小镇,面积并不大,是日军18师团部所在地,周围部署着重兵。孟关出现危机,北侧大柏家日军和南侧瓦鲁班日军就会增援。
要摸清日军的详细兵力部署情况和工事建造情况,就必须渗透进入孟关。经讨论,大家一致以为没有必要,也没有时间。
张君浩指出因为对敌情不明,盲目行动会导致重大伤亡,正确的战术使用非常重要。张君浩以为可以用黄永军分队作为伏兵,突击队作为诱饵把日军引诱至伏兵处消灭之。这是特混战队的惯用打法,突击队诱敌有经验,第二步兵分队伏击敌军有经验,以我之长,克敌之短,才是上上策。伏击日军后,乘胜追击,迫近孟关,逼迫日军从大柏家方向和瓦鲁班方向增援。日军援兵一到,队伍就撤离,躲丛林中,以观局势变化,根据局势变化和史迪威、温盖特两位将军的指示,再考虑下一步行动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