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儒亲手接了过来,郑重的递到庾献手中。
庾献将印盒打开,就见一枚小小的银印放在里面。
这银印的边长和庾献的食指差不多,背上的印纽为一条飞跃在空中的鲤鱼。
庾献见了一笑。
秦汉之交,鱼形印纽还多一些,到了西汉中段,这种形式已经消失不见了。
这次将作监特意做了个鱼形印纽,来附和自己的姓氏,八成是少府方平嘱托的。
这里面的示好之意,庾献自然能感觉到。
他拿起印章,对准自己看了一眼。
就见上面简单的刻着四个字,“大汉国师。”
李儒见庾献确认了印玺,提高了嗓门喝问了一句,“濯龙监何在?”
一个年轻的官员站出来,应声道,“卑职在此。”
李儒打量了他两眼,吩咐道,“你速速带人去将濯龙园内的祭坛打扫干净,另外,在濯龙园附近为国师和太史令寻一间静室。他们要为祭天的事情斋戒薰沐。”
那年轻官员听了答道,“濯龙园中虽然有些馆舍,都是宫中嫔妃休憩的地方。不如让国师和太史令,就近前往西苑,那里有许多幽静的园子。”
“西苑?”李儒微微皱眉。
濯龙园在北宫的西北方向,西苑在北宫的正西方向,两边倒是紧挨着。
不过小小的濯龙监,区区一个四百石的官员,就敢违逆李儒的意思,却让他有些不快。
这濯龙监原本由宫中的宦官担任。
袁家兄弟攻打皇城时,将宫中的宦官诛杀殆尽。
董卓入了洛阳之后,就不再招募宦官,而是从善如流的以士人子弟充任郎官,负责各个重要职位。
这些年轻士大夫自然不似宦官恭顺。
李儒想了想,说道,“既然如此,那就让他们住在白虎观吧。那里离濯龙园近些。”
谁料那濯龙监闻言,连忙劝阻道,“不可。郎中令,那白虎观中藏着四卷《白虎议奏》,等闲不能示人。”
《白虎议奏》又称为《白虎通义》,乃是汉章帝年间的一部奇书。
在儒家经学的发展史上,曾经出现过“今文经学家”,和“古文经学家”两大流派。
这两大流派,以秦始皇焚书坑儒为界,各自坚持不同的经典。
今文派所学的学问,是汉初时仍旧残存的老儒,将所知所学口述,重新整理出来的学问。
古文派所学的经典,乃是在焚书坑儒之前,就被人收藏起来的儒家典籍。
古文派的士大夫认为,今文派所学的儒术,经历了战乱兵燹,又是由他人口述转录的,早就已经不是经典本来的样子了。
而今文派的士大夫则认为,儒家教学本就是由大儒讲学,教育弟子,彼此口耳相传。就算是同样的精义,不同的人也能解读出不同的学问。他们所学的儒术,拥有着完整不间断的传承。和那些早就断代,无法证明真伪的古文相比,今文无疑更贴近儒家的本意。
后来汉章帝在白虎观,召集了当世许多名儒展开大讨论。
最终,由汉章帝亲自裁决精要,让大文学家班固撰写了一部《白虎通义》。
这部书如今就藏在白虎观中,怎能任由外人轻易进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