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2 / 2)

盛唐不遗憾 朕御山河 6708 字 2021-11-30

“是的,李侍郎,才刚刚成立一个多月,不过成绩还算不错,发展势头很好。”

这个人自豪的说道。

“那你们有多少人,有本官认识的没有?”

李安开口问道。

“不多,才二十多人,大部分都是小人一样的小人物,有名气的,也就只有太白兄了。”

这人回答道。

“太白兄,就是醉酒写诗的李太白,他到你们灞桥风月了?”

李安问道。

这人得意的说道:“没错,太白兄来了就做了主编,若没有太白先生坐镇,我们灞桥风月如何能发展的如此好,就是这个灞桥风月的名字,也是太白兄取的。”

李安点了点头,暗自觉得,肯定是灞桥风月的老板,给李白开的工资比较高,否则,李白怎么会跳槽去这个刚刚成立的小报社。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也许是大唐报的名气太大了,再加上又是朝廷的官方媒体,所以,里面的官僚主义作风比较的严重,像李白这样不喜欢守规矩的人,是难以有一个良好的发展的,就算他很有才华,也始终混的不怎么样,或者根本就不想往上混,而到了新的单位,他一下子就成了权势最大的主编了,虽然这样更加的辛苦,似乎不符合他的性格,但经济的压力太大了,也许太白兄也受不了了,为了能有一个更好的收入,让自己可以更好的喝酒聚会,他不得不向现实低头,跳槽做了灞桥风月主编。

“灞桥风月,有机会本官一定会看看的,对了,你刚才提出的问题,本官差一点忘了说了,对于京城强制性要求所有工坊必须提供至少八成以上的居住房舍,其实是针对日后新开的工坊提出的要求,现有工坊稍微改善一下就行了,至于这种工匠全都住在附近的情况,不提供住房也没啥,朝廷不会一刀切的。”

李安开口说道。

“李侍郎,若是小人现在跑去平康坊开一家豆皮作坊,招收家住附近的一百名工匠干活,如此,也要为八十人提供住房么,这岂不是很大的浪费。”

一人开口说道。

这个人提出的问题,确实是一个很刁钻和棘手的问题,这种假设确实击中了这个政策的软肋,让这个原本利民的政策,变成了害民的政策。

不过,这个家伙提出的假设,并没有太大的可能性,因为京城内部的房价太高了,本地的老人傲娇的很,原先已经工作的就算了,新开工坊招收本地的老京城人,除非是傻子才这么做。

而且,京城的老本地人,早就已经有工作了,新开工坊急着招工,更多的都是招收外地新来的工匠,而这些人是没有住处的,所以,这个家伙说的这种假设,并没有太大的可能性。

不论如何,一个招收一百人的作坊,是不可能人人都有住处的,大部分人都是没有住处的,或者住在比较远的地方,对住房是肯定有很大需求的。

另外,工坊提供的住房,肯定都是一个房间住六个人以上的,如此,一旦人员大部分都不需要居住的时候,可以把一个房间改成是三两个人,或者一个人住一个房间也行的,总不会造成浪费的,另外,能住人的房子,是能够改成仓库的,日后真的不需要了,用来当仓库也挺不错的。

“这个问题提的更好,你又是那个报社的?”

李安开口问道。

“李侍郎,小人是渭水小报的。”

这人开口回答道。

“渭水小报,这个名字好低调啊!怎么起了这么个名字,显得太小家子气了。”

李安看向这人,开口问道。

“李侍郎有所不知,咱们的小报不在城内,在城外的渭水南岸,距离渭水最多只有一百步,所以,就起了这么个名字。”

这人回答道。

“恩,低调其实也挺好的,渭水小报,本官记住了,你提出的问题只是假设而已,其实,这种情况很难真正出现,并没有太大的可能性,况且,眼下最严峻的事情,是京城的住房紧张,这个紧张的程度有多严重,诸位都是很清楚的,所以,为了解决这个难题,也顾不了这么多了,哪怕真的有部分像你提出的这个假设,那也只能委屈一下了,况且,都有钱开工坊了,还在乎多建一点宿舍么,能开一百人的工坊,成本不小的,而让八十人居住,只需要十间房子就够了,三层不大的小楼就可以。”

李安开口回答了这个人的疑问。

这就是优先解决严重的问题,比如一个人得了严重的便秘,就快要危及生命了,吃巴豆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但吃巴豆会导致拉肚子,可在危及生命的严重情况面前,拉肚子就是小事了,宁愿拉肚子,也要保住自己的性命。

现在的京城就是如此,住房紧张是一个很严重的大问题,是一个容易导致京城治安恶化的大问题,而至于提出这个政策会误伤一些有创业想法的人,让他们受到打击,则不过是这个政策的副作用而已,况且,打击的幅度很小,基本上不会有太大的影响,说不定还有促进作用。

天底下是绝对没有十全十美政策的,任何一个利国利民的好政策,都会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漏洞和弊端,这是绝对难以避免的,所以才有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说法,而一个制定政策的人,是要考虑到方方面面的,要尽可能的让自己制定的政策有更多的好处,副作用尽可能的少,这样才是一个能得到更多人认可的好政策,才是利国利民的好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