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些外来的老百姓,大唐朝廷自然是不能拒绝的,只要这些外来的老百姓,能够更好的服从大唐朝廷的律法,老老实实的工作和生活,就一定会得到大唐朝廷的认可,从而世世代代的生活下去。
毕竟,评价一个帝国强大与否的一个很重要的指标,便是这个帝国的人口规模,规模人口越多,这个帝国的力量自然就越是强大。
虽然自古一来,人口少的小国击败人口大国的事情屡屡发生,但这并不能说明人口多少与国力无关,那只不过是特殊情况罢了,人口众多在任何时代都是极大的优势,华夏后世的强势崛起,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人口的爆炸性增长,庞大的人口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充足劳动力,提供了一个庞大的市场,还提供了强大的后备兵员,总之,好处实在是太多了。
至于限制人口,那是因为担心人口增长太快,超过了资源的承载能力,造成土地供养不起的灾难,如此,那就非常的可怕了,不过,这些不是李安需要考虑的,大唐的人口密度并不高,就算再增长一百年,也不会超过资源的承载能力,完全不用担心资源承载不了这么多的人口,红薯和土豆这些耐寒耐贫的高产作物都弄来了,还怕老百姓饿肚子么。
自动磨盘还在不停的磨面,旁边的几名工匠在忙着往里面加入泡好的黄豆,两个工匠轮流加豆,还有几个人在旁边看着,以防止机器出现什么异常。
李安待了一刻的时间,对机器的情况了解的差不多了,于是就离开了,过些日子就要去朔方玩啥了,在这之前,李安必须要做好充足的准备才行,好多该带的物品都是要带齐了,一样也不能缺。
衣食住行这些都不算什么,很轻松的就能搞定了,安全问题要尤其注意,北方马贼猖獗,要是落到马贼的手里,那就非常的不妙了。
所以,为了避免遇到马贼的时候打不过,李安必须要多造一些子弹和枪械,随身带在身上,若是遇到危险,啪啪啪的几枪,就可以干掉对自己有威胁的敌人,从而更好的保护自己的安全。
轻便的手枪至少要带上两把,子弹随身一百发就足够了,剩下的放在车辆里就好,长枪一支就够了,多了也没有必要,携带也不是很方便。
有了这个杀手锏的自保神器,李安北上朔方就没有什么好担心的了,绝对不会被马贼威胁的,而且,随身携带的枪械是最后关头才会使用的,估计都用不上。
除此之外,李安还打算把刚刚新造出来的电报机运到朔方去,这样一来,李安就能够及时的与京城方向联系了,研发中心或者朝廷有什么事情的话,也可以及时的知道。
因为李安此时研发出来的电报机都是有线的,铺设一条线路不是那么容易的,必须提早进行部署,也就是说,李安此刻就要开始部署,先取得朝廷的同意,然后迅速的把其中一台新的电报机运输到朔方的首府灵武城,还要调动大量的人口,沿着铁路线建设电线杆,把线路延伸过去。
因为这个工程几乎没有什么难度,只要动用足够多的人力,便可以很快的把这个工程弄完,而李安是有调动大批工匠的权利的,只要一声令下,让大批工匠分段铺设电线杆,估计,用不了半个月,上千里的电线就能够铺设完成。
按照李安的设想,一千多里的路程,分成一百个施工小组的话,每组负责的长度也就十几里而已,一天铺设一里路,十几天的时间也铺设完了。
按照一里路架设十个电线杆的密度来计算,一组至少需要二三十人才能忙得过来,如此一算,一百组就需要二三千人,再加上运输原材料和总体指挥的人马,总计参与的人力,肯定会超过三千人,这不是一个小数目,但李安完全有权力调动这么多的人力,仅仅研发中心就有好几十万人,调动三千工匠还不容易,至于朝廷方面的事情,李安自然会去协调的。
自从年前把新研发的电报机献给皇帝,这两个宝贝疙瘩就被皇帝视为珍宝,过年的时候,皇帝几乎每天都会给洛阳城方面发电报,问候那里的大臣,并及时得到洛阳城大臣的反馈,这种瞬间就能传递消息的机器,让皇帝欣喜万分。
而李安也没有闲着,在献上最初的两个电报机之后,又让麾下研发中心的工匠进行加班加点的制造,过年的假期都没有休息,一个批次就造了三台,而且,比之前的两台还要好一些,主要就是外形更小巧了,只有之前的一半大小,这是个很不错的进步,已经很让李安满意了。
之所以如此着急的加紧制造,就是因为皇帝下了旨意,让李安多造多研发,尽快让大唐更多的城池用上电报机,如此,皇帝治理天下就方便太多了,行政成本将极大的降低。
至于无线的电报机,最多半年的时间,李安就有信心能够搞出来,到时候,那就更加的方便了,也用不着动用大量的人力进行铺设电线的工作了,成本节约的可不是一星半点,当然了,已经铺设的电线是肯定不会浪费的,日后电话机出来的时候,也是能够用得上的,先铺着再说就是了,而且,就可靠性来说,有线的肯定比无线的要可靠的多,无线的容易被干扰,若是有很多山体的阻挡,信号大概就传递不到了,而有线的就不同了,只要线路不被破坏,那就一定能够把信号传递到位,绝对不用担心信号被干扰的情况发生,甚至在无线电极为发达的后世,还是有人选择在海底铺设电缆的,因为铺设电缆的可靠性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