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按照正常思维来说,朝中勋贵那么多,太子一人肯定不可能全部拉拢,毕竟太子还有那么多竞争对手。
他的对手们一定想方设法的争夺太子的势力,而赵衔那句太子的背后势力数量很大。
加上赵衔那句培养,所以洪石就想到培养官员一步步上升,能够名正言顺查不出问题的也只有通过科举考试高中了。
可是按照这个说法,太子也不可能那么巧,认识的正好是头榜几人,天下学子那么多,太子一人绝不能都认识。
若是直接在考场买通人的话,一定会被皇帝发觉。
皇帝的皇位天底下只有一位,人人都想要坐在那个位置上,自然皇帝就会天天担忧有谁在觊觎着自己的皇位,所以哪怕是太子如此光明正大的找势力,皇帝也不会允许的。
所以按照这样的说法,太子应该是在考题上动的手脚。
可考题毕竟是皇帝设置的,太子根本接触不到这个层次。
可是太子不好接触,但总会有人接触到的吧,试卷皇帝设好了题目又不会天天抓在手中。
所以……按照这样想的话,太子不会用偷题这种方式来培养自己的势力吧!
若是偷偷的将考题的内容以人情的方式卖给别人,人家知道考题的内容后,去考场不就是直接写答案吗?
然后等高中之后,有了官职,那么那些人一定会万分感激太子,并且这样他们也会被太子抓在手中一个牢牢的把柄。
这样将所有人绑在一起,就算是有人想要“退伙”也根本没办法背叛!
这样的考试模式简直和我初中学校日常考试的手法一模一样啊!
不,甚至说这就是搬着照抄。
然而就在太子十分顺利的进行着自己的势力培养的时候,一个非常有权力的人忽然发现了这一切,甚至这个人对于皇帝来说都有着十足的影响力,你说太子在知道这点后,怎么不会对曹家忌惮?
想到这,洪石忽然大致懂了为什么曹家明明没了进取的心,可依旧不断会受到敌人的伤害,
恐怕太子是担心自己十多年的努力会在曹家的一句话中毁于一旦,哪怕曹宇寰这十几年间没有对任何人说过这句话。
可那句防人之心不可无不正是可以用在这上面?太子想要顺利的上位不会想到那些未知的危险吗?
由此这就可以完美的解释太子不断对付曹家的原因。
所以一直以来,曹家都是在和太子的势力对抗吗!
这…这…这也太操蛋了吧!
洪石忍不住吐槽,就想不通当年太子咋就那么粗忽大意,让曹公知道了这点呢?
还有当年曹公一定知道太子此举会对朝廷有着怎样的危害,可为何曹公没有立刻将太子泄露考题一事报告上去,以绝后患呢?
想不通,完全想不通。
到这里洪石是走进了思想的漩涡之中,这其中明明有那么多奇怪的地方,明明有很多事情无法理解,可那些事情就是发生了!
这简直不符合常理。
可是若是说常理的话,六年前曹安歌这货直接阻拦曹家迁转文臣就不更离谱!
若是曹家到了一品文官又怎么走到现在的局面,那时谁想干曹家,曹公一句话,全干了!
所以说,说到底,这一切都是“曹安歌”造成的。
而现在曹安歌就是我自己。
想到这里,洪石差点气的想晕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