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1 / 2)

一周后,总共三百人名单正式出炉。

果然同魏征所担忧一样,前百名里,寒门子弟,仅有十余人而已。

王博叹口气,有时候阶层跨越,真不是一件简单之事。

“老师,真将狄师弟放进来,会不会有些拔苗助长?”魏叔玉问。

王博倒并没有回答他这个问题,反而打量魏叔玉一阵,笑着问:

“你与房遗直交往过多,他这个人,你觉得怎么样?”

魏叔玉有些诧异,不知为何老师会突然会问起他,究竟要不要帮他说点好话?

似乎看破魏叔玉心思,王博加了句:

“实话说,不得夸大!”

魏叔玉理理头绪,细细朝自己师尊禀告着,其中当然为他说了两句好话。

王博对房玄龄有些失望,其他勋贵恨不得,将自家嫡长子想法子也要塞进来。

但房玄龄却无动于衷!

并不是王博自夸,现在王庄书院教育,比长安城里官方崇文馆、弘文馆强太多。

现在大唐变化这么快,眼界跟不上,日后真就废了。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你先帮老师带他们三年吧。”

王博拍着魏叔玉肩膀,继续说:

“别高兴太早,老师我可是有要求:人有点多,但质量要跟上去。其次,三年后,你要交个人出来,接替你的位子。”

魏叔玉脸色一垮,对他来讲,能待在王家庄教书育人,再好不过。

只是老师为何三年后,要找个人替换自己位子呢?

王博踹魏叔玉一脚,笑着道:

“别胯着个脸,三年后,大唐教育将从礼部独立出来,到时候你可要负责整个大唐教育。”

老师这么说,让魏叔玉很兴奋,难道老师之前那教育计划,要提前实施?

“老师,若全面按您之前制定计划,靡费巨大啊!”魏叔玉担忧道。

“你觉得钱对老师来说,是问题吗?”王博好气着道。

“老师,依旧按君子六艺加新学来教吗?”

“然!”

......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又到了动物...

错了,是到了春耕季节。

这几年风调雨顺,大唐老百姓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笑容。

朝廷连续不断往东北、草原上、西域移民,让关中、中原土地,显得更加充足。

这让一些地主、小世家们,土地上收益日渐减少。

这促使他们将目光,更多集中在商队与贸易上。

但同勋贵们比,他们什么都算不上。渐渐地,他们也只能依附在大唐勋贵上,才能分得一点残羹。

这也让大唐民众对朝廷,愈发信赖起来,尤其是王博。现在几乎家家户户,都立有王博的长生牌。

此时长安城周边,春耕民众们,对王博下战书邀请人比赛种田,议论纷纷。

“王财神赚钱没得说,但种田嘛,老叟怎么也算得上能手。这次比赛老叟我可参加了,定要王财神瞧瞧。”一头发花白,精神矍铄老叟道。

“刘翁,您可是大意了啊,那可是王财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