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改革盐政(1 / 2)

但到了大明的盐市却是比较奇葩,一直存在官盐和私盐两种盐,更奇葩的是原本历代统治者都会大力打击的私盐却在大明可以堂而皇之的出售,而且份额还远远超出官盐。

其实作为商品来说都是盐,二者的区别就是一个交税合法,另一个偷税抓到要杀头。

先说官盐,简单来说就是,朝廷颁发‘盐引’,也就是销售资格给盐商,商人拿钱购买盐引,也就是上缴的盐税,之后就可以像官府买盐销售,赚取利润。

看似很合理,但却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官府失去了对盐的定价权。

这就很要命了,遇到兵荒时期,盐的产量下降,官盐价格上涨,商人赚的钵满盆满,但朝廷得到的依旧是已经卖出盐引那份钱,受苦的却是百姓,社会反而变得动荡起来。

这还不算,你以为赚到钱,这些盐商这就满足了?

那你就是太小看商人的贪婪了,商人唯一追求的就是赚钱,以至于就连大明那点少的可怜的盐税也不愿意上缴。

怎么办,那就卖不用交税的私盐了。百姓不能没有盐吃,这个时候,百姓买不起高价的官盐,就会去买价格相对便宜一些的私盐。

而私盐基本也是这些商人在掌控,一般是这样操作,商人认购了一千担的盐引,但他实际却卖了二千担的盐,这多出的一千担就是私盐。因为不用上税,而盐的成本极低,完全就是暴利。加上还有定价权在手中,这些商人就可以把盐价炒到最高,从而不断榨取百姓的血汗钱。而这一过程中,相当一部分勋贵、地方官员因为利益充当了保护伞。

于是,可以看见的是世面上的私盐是一年比一年多,官盐反而没人要了,大明的盐税也开始快速流失。

到了明朝中后期,朝廷疲于应付内忧外患,又以运粮到边关耗费颇巨不划算,号召各地商贾自行运粮以供军需。

而作为回报,商人运一石粮可得一引盐,是为开中法,也就是说,到明末时朝廷能从盐政上得到的税收更少了。

盐商们承担了粮食路途的消耗,这份银子到最后自然是百姓们买单,是以明朝的食盐比之他朝更贵,再加上明末百姓本就贫困,买不起盐者比比皆是。

然每年盐的产量是有限的,贪腐、私卖再加上开中法,大明中后期时盐引已经卖到了二十年、甚至三十年以后。

盐引成了国债,也就是说打算用成了朝廷的债主,老子死了,儿子自动继承手里的盐引,子子孙孙无穷尽也。

这些盐商就通过高价盐,榨取了这个国家和百姓的血肉来饱腹自己。明朝时期,两淮的盐商比朝廷还有钱,其富裕奢华,穷奢极欲的程度简直不敢想象,叹为观止。

其实但凡他们愿意拿出十分之一,就是原本该交的税金给大明朝廷,边军的也不至如此窘迫,用钱都砸都能把北方的鞑子砸死。

可实际上这些人为了赚钱,还偷偷把原本明军的粮草食盐军械卖给北方鞑子,以至于边军将士缺衣少粮,枉死边疆。

可以说这些贪得无厌的商人才是大明帝国和民族的罪人!

其实盐的成本很低,这个时空的盐之所以会这么贵,那是其承担了人头税的原因。但在明末却已经失去这个作用,反而沦落为不法商人长期对百姓敲骨吸髓的手段。

所以,作为长期暗中压迫剥削百姓的高价私盐,张阳打算用一招釜底抽薪决心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今后的登州只出产精盐,而且不会直接卖给盐商,因为他们手中盐引是以前粗盐,而非精盐,我可以选择不卖,他们也没有办法。

而登州的精盐收归由官府管控,但不再与民争利,至于其赋予的人头税的特殊属性,张阳以后将会用商业税和海外殖民的巨大利益来填补代替,并逐步剥离。

这样食盐就回归了商品的本身的价值,价格就会十分便宜,让普通百姓都能买的起。

如此这般,结果就是世面上会出现大量低价高品质的官盐,而那些盐商卖的高价私盐和粗盐只能被淘汰。